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历史与现实的对弈:呼和浩特再掀城市建设新高潮系列报道之一
 

  工程车往来穿梭,挖掘机机声隆隆,施工人员紧张作业……今春,首府城市道路管网改造如火如荼。

  在多数市民的印象中,这几年城市建设几乎每年都没停歇过。可市区依然在高峰时段出现严重拥堵,大街小巷说封就封,路面没多久又开膛破肚,各种地下设施不能一次解决,多条街道大雨大涝,小雨小涝……年复一年的城市改造似乎陷入了久治不愈的怪圈。

  什么时候能路畅管通,我们的城市到底要建成什么样子?群众在焦虑和疑问中期待着答案。

  都市成长的烦恼

  在10年前的呼和浩特城市总体规划中:到2010年城市中心区规划人口110万人,总用地面积114平方公里。实际上,呼市在这10年中,市区常住人口已由70多万人增长到近200万人,城区面积由2001年的8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210平方公里。

  按照城市经济学的一般观点,以人口数量为标准的城市能级划分,呼市已经成为人口超过100万以上的特大型城市。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迅速集聚,带来的是吃、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膨胀,要求与之相配套的诸如给水、排水、供电、供热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支撑。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让人始料不及,城区人口剧增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历史遗留的旧账与现实需求的冲突逐渐彰显。

  事实上,这些年来,呼市每年都拿出了相当多的资金和人力进行大规模改造。城区内已形成“八横八纵一快速”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并与二环路、绕城高速路共同构成了城市道路主骨架,人均道路面积已达到14.4平方米,可比起人口增长速度还是慢了些、少了些。

  呼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张伟光认为,城市交通拥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私家车井喷式增长,导致现有城市路网运力不足。

  10年前呼市拥有私家轿车的可谓凤毛麟角,如今市区机动车辆以每月上万辆的速度递增,保有量已经达到了50万辆,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将突破100万辆。

  路网密度决定一个城市的交通效率。与同等规模城市相比,呼市人多了,车多了,而城市路网建设滞后,且明显东西失衡,城区卡口、断头路和瓶颈路仍然存在,加速路网改造势在必行。

  对于管线重复施工和道路挖掘现象不断出现,一些市民质疑城市规划没有统一长远的打算。呼市供排水管网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乔力群介绍,呼市人均日用水量由10年前150升飙升至现在的238升,而市区大部分地区供排水管道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铺设,原管道设计建设标准低,管径细,承载能力小,管材腐蚀严重,部分管网超期服役,导致污水外溢,城市内涝。

  呼市副市长孙建华对此深有感触:“修建一公里公用沟造价2亿元以上,呼市去年财政收入不到300亿元,除去社保、医保、教育等开支,目前的可用财力不可能做到一次性到位,特别是地下管网系统的改造需要时间,只能逐步改造。”

  城市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而综合实力则直接取决于城市功能,城市功能要提升,基础设施是必要的物质支撑。作为首府,地上地下的改造已经迫在眉睫。

  城区西部短板亟待补齐

  城市改造既是市政基础工程,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旧城区、棚户区、老旧小区的改造牵动着市民的心。

  这几年,呼市遵循优势地区优先发展、先发展带动后发展的理念推动城市建设,中东部城区实现了城市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短期内提升了首府的城市品位和档次。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区西部房屋年代久远,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危旧平房成片分布的现状,成为整个城市环境的明显症结。目前,旧城区70余万居民中很多仍生活在高密度的棚户区。

  呼市建委相关人员介绍,玉泉区的老旧房屋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房屋面积狭小,室内阴暗潮湿。回民区是老工业区,破产企业多,下岗职工多,厂区宿舍多为棚户。更让居民们无奈的是辖区垃圾乱倒,污水四溢,居民生活质量难以提高。对于长期居住在这样环境中的居民而言,通过拆迁改造改善居住环境成了他们长久的期盼。

  不仅如此,在多年前建起来的许多老旧小区存在脏乱差、建筑老化、私搭乱建等问题,老旧小区的大变身也已经刻不容缓。

  与此同时,随着呼市城市城区面积越来越大,城中村改造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目前,沿二环路内的21个城中村大部分得到改造,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腾出了空间。

  加大旧城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将彻底改变过去城市西贫东富、西破东新、发展不平衡的格局,让首府市民共享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成果。

  区域竞争的必然选择

  自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呼和浩特抓住机遇快速发展。2004年,呼和浩特跻身中国20个最具经济活力提名城市,2007年在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200强的排名中位列第四十四位,其综合竞争力在西部地区名列前茅。反映经济增长速度的综合经济增长率连续7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占据头名。

  当前,随着呼和浩特和环渤海经济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环渤海经济区将会给呼和浩特市带来资金、技术、贸易和人才的支撑,增强城市发展的动力。而且,根据《呼包鄂城市群规划》,加快构建以呼和浩特为中心的呼、包、鄂城镇群势在必行,呼市承担着服务全区发展的功能。只有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增强其集聚功能,才能对周边城市形成强大的辐射能力。

  在城市圈、城市带以及产业集聚背景下,尽快提升城市区域竞争力,已成为呼市政府战略决策的重点。城市建设不仅是呼市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呼市规划局局长王超平说,呼和浩特市核心区需要不断提升现代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在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方面要“填平补齐、完善提高”,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公共条件和公益服务,以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客流,使城市经济越做越强,不至于在竞争中愧望遗尘。

  继火车东客站的建设、白塔机场的扩建、引黄入呼工程、绕城高速公路、集包铁路三四线等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与实施,极大地改变了呼市的外部条件与内部环境。呼市在未来几年内将逐步形成新的商业核心区和物流园区等服务业区块,使城区功能在空间布局上四面开花。

  这个城市正在行进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可以预见的是,今天的首府在历史与现实的对弈中,正向着更科学、更宜居的方向进发。(记者贾永强  刘志贤  钱曙光)

[责任编辑 王美花 ]

寄宿学生吃上营养餐
普及安全知识
查农资保春耕
内蒙古牲畜存栏连...
春耕要买放心良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呼和浩特遭遇今春首场沙尘天气
我把鲜花献给您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