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要闻速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在美遇害中国留学生身份披露 好友微博沉痛辟谣
内蒙古新闻网  12-04-13 10:05 打印本页 来源: 广州日报  
 

  悼亡

  数百人点烛

  “她人好,长得也挺好看,爱学习,开朗,生活挺简朴。昨天晚上还在学校做实验,突然身边的一个人就这么走了……”“她就是为了省钱才住在相对不太安全的校外,我们劝了她好多次让她搬家,她终于决定要搬了,却来不及了……”在美国洛杉矶被枪杀的中国女留学生吴颖的同学11日在参加追思会前对新华社记者说。

  11日凌晨,距南加州大学校园西门外4公里左右的雷蒙德大街上,吴某和同班一位男同学瞿铭被不明身份的歹徒枪杀。一个做实验做到夜里十二点半,一个在图书馆看书,两人结伴从学校回到租住的房子,已经到了家门口,却永远打不开家门。

  当日晚上7时许,代表着南加大精神的特洛伊广场上人潮涌动。数百名师生围聚在广场上的特洛伊铜像前为两名遇难中国留学生举行追思会。无论是死者的同学或朋友,还是与死者素昧平生;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不约而同地来到广场。他们身着素装,怀抱白菊,手捧蜡烛,在舒缓沉静的钢琴声中,为生命的流逝默哀。

  “无论春夏秋冬,花开花谢,叶生叶落,我们都会记住他们。”南加大教务长伊丽莎·加雷特在追思会上动情地一遍遍重复着。

  另一位南加大的外国老师用中文对着全场大声说:“他们非常勇敢,从那么远的地方(中国)来到这里求学。我跟他们的父母通了电话,他们的父母告诉我他们是非常好的孩子,非常认真。他们会存在我们的心里。”

  一个男同学手捧菊花站在记者身旁,面部表情沉痛。记者看到,他的鲜花中插着一张纸片,上面用英文写着:“愿你们的灵魂安息!——雷蒙德街3505号中国学生。”

  这个名叫钱菁纯的南加大工程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的同学对新华社记者说,“虽然我不认识他们两个,但是我们住在同一条街上,是一个学院的同学。他们和我一样,还有一个多月就毕业了,可是……”

  被枪杀的两名学生都在南加大工程学院攻读电子工程研究生。该学院副院长秦泗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没有教过这两名学生,但是从他们的导师那里了解到,两名学生都很优秀,也很勤奋。 (新华)

  连线

  案发地点附近常有劫案发生

  美媒报道,距离南加州大学不到两公里范围内有数个不良人员聚集的居民区,犯罪率高。一名华裔学生说,希望校方能把安全巡逻范围扩大至校园外附近区域,更好地保护学生安全。 (新华)

  惨案发生后,本报第一时间与南加州大学的部分中国留学生取得联系。有留学生向记者反映,南加州大学附近治安一直不好,经常有抢劫事件发生。有留学生立即给校方写信,希望进一步增强学校周边的治安。

  留学生称当地黑人常发枪战

  正在南加州大学就读的中国留学生林小愉昨晚告诉记者,虽然知道学校周边的治安一直不好,但是对此事仍感到非常震惊和伤心。

  她告诉记者,学校周边经常有抢劫、偷窃事件,甚至在白天也会发生。当地的黑人内部也经常发生枪战,学校曾一度组织一批社区安全员在校园周边的路口定点值班。近期已经通报的案件数量已从每周1次减少至几周或者一两个月一次。“感觉最近抢劫案减少了,但没想到忽然发生了这么恐怖的事。”

  林小愉坦言,对学校的治安感到非常不满。

  学生致信校长诉求安保

  林小愉称,许多中国留学生热切参与对这次事件的讨论,“因为涉及到自身安全”,还有同学给校长写信希望进一步增强学校周边治安。据悉,南加州大学中国学生会将在本周六组织座谈会,讨论如何改善校园周边的治安,收集大家的建议向学校反映。

  同时,此事为求学的留学生也敲响了警钟。当地华人BBS论坛上有评论称,中国留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安全意识,“我认识不少在南加州大学上学的华人朋友,很多学生都根本没任何危险意识。”

  林小愉告诉记者,南加州大学附近确实居住了大量收入较低的人士,“华人容易成为攻击对象”。(记者邱瑞贤)

[责任编辑 李春香 ]

苏尼特草原的“珍...
南木猎民村:桦树...
白天鹅的乐园
情迷皮影戏
新兵下连后的日子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马头琴声飞扬
奔跑迎“五一”
大熊猫幼仔“卖萌”
记者调查血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