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通辽市奈曼旗新镇硭石沟村一个地处偏僻山沟的四间民房里,43岁的孙志正在屋里屋外忙活着,满脸汗水。屋内,妻子刘淑珍躺在炕头上,见有人来,头稍稍动了一下,说了声:“炕上坐吧!”孙志顾不得擦汗,赶忙把妻子扶起来。环视屋内,除了一台小彩电,几乎没什么像样的家具,小家清贫而整洁。
1992年,经人介绍,孙志和刘淑珍结婚了,婚后第二年有了儿子孙建元,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天有不测风云,婚后第四年,刘淑珍患上了类风湿。2003年初,经多方医治无果,刘淑珍终于躺倒了,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那一年,刘淑珍才30出头,正值人生韶华。
刘淑珍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患病17年,卧床10载,朴实厚道的丈夫孙志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不离不弃。
郁闷和劳累也曾折磨过孙志一段时间。“是男人,就得扛起家庭的责任!”孙志想开了,现实残酷,但日子还得过,妻子和孩子全得靠自己照顾。
每天三顿饭,都是孙志做,衣服要孙志洗,家里的卫生要孙志收拾,还得照顾年幼的儿子,忙得他团团转。
如今,孙志变得更加乐观和坚强。每天早晨,在做饭、喂饭、穿衣、洗漱等例行程序后,孙志还要赶着驴车到山上田里做农活,还得及时赶回家里做饭,为妻子翻身,解决大小便,忙个不停,将屋里屋外收拾得井井有条。
说起丈夫,刘淑珍说:“这么多年,一个大老爷们整天围着锅台转,真是难为了他!”孙志忙并满足着,他说,妻子话多,每天他从外面回来,妻子总是问这问那,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妻子好哭,这么多年眼泪都哭干了,但哭过之后,还是对他和生活露出笑脸,这份乐观让他敬佩。他常对妻子说:“没有你还真不行,哪天你要是走了,我得孤独死。”
妻子治病不仅耗尽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了几万元的债。孙志有30亩农田,山地薄,3年纯收入不过8000元。孙志曾是村里的泥瓦工,妻子身体好的时候,他还可以做些建筑活,挣点钱贴补家用。为照顾妻子,他牺牲了到外面打工赚钱的机会。收入微薄,还得继续为妻子治疗,筹措孩子的学习费用。每想到这些,孙志这个大男人就一筹莫展。然而,让孙志欣慰的是,一家人享受着一年近6000元的低保救济金,儿子孙建元也非常懂事,每每回到家,总是帮着父亲做家务,护理母亲。2011年,孙建元考上了长春体育学院,让父母倍感欣慰。从小就深知父母的不易,在学校,孙建元找了个送盒饭的活儿,晚自习后打工挣学费。谈及此事,父母的眼圈就红了。
村里的人都说孙志是个好丈夫,刘淑珍嫁了他一回,不冤!孙志说:“两口子有缘一回,做到心不愧就行!”(侯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