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弘扬雷锋精神
 

  今年是毛泽东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第49个年头。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极大改变了我国的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新的环境下,全国再次掀起了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那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仍要大力倡导雷锋精神,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对当今社会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这是我们在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时首先应当回答的问题。

  雷锋精神的当代意义

  核心提示: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是当代中国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理解弘扬雷锋精神的当代意义,首先要明确雷锋精神的内涵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所谓雷锋精神,就狭义而言,是对雷锋的言行和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就广义而言,它已经升华为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崇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精神价值。50年来,雷锋精神在时代变迁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已经具有了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为:坚定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信念;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真实情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无私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职、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概括起来,雷锋精神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是当代中国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同任何精神都有其历史客观必然性一样,雷锋精神也不是自然产生的。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国家新型人际关系孕育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确立了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计划经济为特点的公有制的经济制度,以及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确立,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对人的精神价值提出了新要求。雷锋精神就是这种新的精神价值的真实反映。从经济上说,雷锋精神反映的是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制度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根本利益一致的利益关系;从政治上说,雷锋精神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从文化说,雷锋精神反映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因此,我们可以说,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是雷锋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雷锋精神顺应时代潮流

  核心提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雷锋精神更为需要,更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雷锋精神既然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实践的产物,反映了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那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雷锋精神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雷锋精神是不是与当今时代不相适应,已经过时了?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没有改变我国的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它既有市场经济的一般属性,又有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属性。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是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的分配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显然,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在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基础,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人民作为国家主人的政治身份,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邓小平曾经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是经济运行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是经济体制的转换,而非社会制度的改变。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仍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属性,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没有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雷锋精神既适应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也同样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那种“雷锋精神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雷锋精神已经过时”的观点,是混淆了经济形式与基本制度的关系。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与雷锋精神是一致的。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商品生产经济,它固然表现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维护,具有谋利与利己的特质。但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只有在为别人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其为己谋利的目的。就是说,市场经济本身具有利己和利他的双重功能,是利己与利他的矛盾统一。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其利己和利他的功能在这个矛盾统一体中的地位也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结合。这一特点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以及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要求我们把谋利与服务、利己与利他、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有机统一起来,要求我们更加强调服务和利他,更加强调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大力提倡服务奉献的精神,利他利群的精神,爱国家爱社会的精神。只有在这种社会价值观念之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也为这种“服务”、“奉献”、“利他”、“利群”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了日益强大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愈发展,雷锋精神也应该愈益发扬光大。就此而言,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彼此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的关系,而不是对立和冲突的关系。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追求与雷锋精神是一致的。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一般市场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而实现共同富裕,其实质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与雷锋精神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一致的。可以说,弘扬雷锋精神正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

  当然,在承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弘扬雷锋精神本质上一致性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下,显然要比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那个年代面临更为复杂的环境。在大一统的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经济体制的“一元化”和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导致人们思想观念也比较单纯;而在信息化、国际化、工业化、市场化背景下,社会的结构多元、利益多元、观念多样,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一方面增加了弘扬雷锋精神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弘扬雷锋精神的紧迫性。可以说,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雷锋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更为需要,更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南木猎民村:桦树...
白天鹅的乐园
情迷皮影戏
新兵下连后的日子
呼伦贝尔开展防火...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马背消防队活跃
读书日里书香浓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