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鄂尔多斯市电信诈骗案件共发生354起,且呈逐月上升趋势。今年1~2月,全市共发生电信诈骗案件11起,涉案金额近17万元。每起诈骗从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日,记者采访了鄂尔多斯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有关负责人,揭露了一些常见的电信诈骗方式,以提高市民的防范意识。
猜猜我是谁?
案例:2011年6月9日,乌审旗公安局刑警大队接到崔某报案称:他接到一个陌生来电让他猜是谁,他误以为是自己在云南的一个侄子,对方顺势告诉他手机号码已更换,当晚再次来电称自己在KTV找小姐时被警察抓住需要钱。他分3次向对方指定账号汇入6万元,后与侄子联系才发现被人骗了。
警方提示:犯罪嫌疑人第一次打来电话是“认亲”,故意说“猜猜我是谁”,并接连强势质问“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了”,诱使受害人推测性地问是否为某人,骗子立即对号入座说“对!对!对! ” 拉会儿家常便挂断了电话。第二次来电是“出事了”,称自己嫖娼、赌博被抓或在准备来看受害人的途中,自己或同行者发生车祸等诱骗受害人一次次地汇款至指定账户。
能办理贷款
案例:2011年7月4日,东胜区公安分局接到李某报案称:7月1日,他收到“能办理贷款”的信息,并被人以重新开户转存现金检验其还款能力的方式骗走15万元。
警方提示: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发布虚假的无抵押低息贷款、低价机票、火车票等非法信息,招聘、代考、代办证、提供考试答案信息,甚至是私家侦探、代孕等各种信息,利用受害人想走捷径、发大财等心理,诱使受害人缴纳保证金、定金、预付贷款利息等各种费用。
冒充公检法人员
案例:2011年10月25日,东胜区的奇某接到自称是江苏省公安厅办案人员的电话,称他涉嫌洗黑钱,要求其开通网银操作将所有钱转到新开账户上。随后,奇某通过网银将自己卡内99.9万元转到新开账户上,被骗子骗走。
警方提示:此类案件主要是犯罪嫌疑人冒充公检法等部门工作人员恐吓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和洗黑钱、身份信息被盗等,为确保受害人财产安全需转入所谓安全账户,甚至要求受害人关闭手机。经过“多部门”连番恐吓诱骗,又利用受害人要急于澄清等心理,使受害人将钱款转入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账户中。
虚构退税
案例:2011年8月15日,康巴什揽胜苑住户郝某接到自称是当地车管所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刚购新车可以退税。郝某信以为真,结果被骗走4万元。
警方提示: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短信及电话方式,冒充车管所、税务局工作人员向受害人发布购房、购车退税、补贴等“好消息”诈骗。
虚假售车信息
案例:2011年10月9日,鄂托克前旗棋盘井镇居民康某为了购买一辆低价路虎越野车,将6万元汇入给其发低价售车短信的人的账户上,之后再也无法联系到对方。
警方提示:犯罪嫌疑人通过发短信或在网络上发布低价销售汽车虚假信息,引诱受害人拨打电话联系,假装谈好售车价格后,以交定金、购置税等名目要求受害人汇钱至其指定账户。
短信要求汇款
案例:2011年11月15日,伊金霍洛旗居民武某正在银行汇款时收到“我的账号已改,请将款打到某某账号内”的短信,武某以为是收款人换了账号,结果将3万元打到了骗子的账户内。
警方提示:近年来,鄂尔多斯市资金流动快的实际情况被骗子钻了好多空子,很多在银行准备办理汇款业务的受害人突然收到“我的账号已改,请将款打到某某账号内”的短信,受害人因着急有事或不想打扰对方,便未经核对就将钱汇出。
鄂尔多斯市刑警支队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通常是团伙作案,采取远程非接触式作案,犯罪团伙内部组织严密,各有分工,下线不知上线的情况。电信诈骗专业化程度高,手机短信群发器和电脑群发软件能够实现大面积群发,一旦诈骗得手,立即通过网银将钱款拆分、转移,迅速提现,通过地下钱庄转移出境。
另外,由于电信诈骗的智能化,使得侦破难度不断加大:一是随机性作案导致并案难,受害人分散各地,案件受理彼此孤立,信息不能共享,串并渠道不畅。二是无痕化作案导致追踪难。启动侦查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三是跨区域作案导致抓捕难。电信诈骗犯罪隐蔽性强,抓捕需要网侦、技侦等部门协作。由于犯罪团伙内部分工明确、单线联系,主犯抓捕难度较大。(记者 范亚康 通讯员 刘 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