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包头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包头石拐区15年免费教育为家长减负
内蒙古新闻网  12-05-02 11:51 打印本页 来源: 包头日报  
 

  从2008年开始,包头石拐区投入105万元率先实行十二年免费义务教育,将高中纳入免费范围,去年又将学前三年教育纳入其中,实行十五年免费教育。除了减免学费,还将书本费、试卷费、体检费等免除,现在除了校服费以外,学生上学几乎不用交钱。

  听说石拐区率先实行了学前免费教育,记者一行来到石拐区幼儿园采访,还没进入班级,孩子们清脆、稚嫩的读书声已传入耳中。

  学前教育免费

  由于人员大量搬迁,石拐区适龄儿童数量急剧下降,目前全区只有一所公立幼儿园,全园共有85名学生,12名教职工。幼儿园的两层小楼显得有些陈旧,院子中的活动区域不算宽敞,一座可爱的小滑梯是孩子们平时最喜欢的活动器械。虽然教学条件有限,但是教室中上课的老师和孩子们却充满热情,看到我们来采访,他们甚至比平时更加活跃。

  中班四岁半的郭银龙正在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手指游戏,“请你像我这样做,一根手指变变变,变成一个毛毛虫,两根手指变变变,变成一只小白兔……”小朋友们念着儿歌、拍着手,沉浸在童话的世界中。与同龄的小朋友们相比,郭银龙显得格外羞涩,眼神中除了好奇还有着与这个年龄不符的些许恐惧。听冯霞园长介绍小银龙的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父母都有残疾。

  工作人员帮我们联系到了郭银龙的父亲郭贵平,见到记者,他显得有些紧张,黑黑的脸庞上写满了沧桑。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银龙的母亲患有脑瘫,几乎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只有右手能够勉强拿起勺子吃饭,而银龙的父亲郭贵平则在多年前的一场车祸中落下了残疾,半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他不停地擦拭着自己的右眼,由于伤到了眼神经他的右眼总会不由自主地流眼泪。“我的儿子还算听话,但是有时候也会像别的孩子一样吵着买小吃。虽然家里困难,但是我们还是想让他像别的孩子一样好好上学,以前是把他送在一家私人开的幼儿园,每个月一百多块钱的费用,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有些负担不起。后来听说这边上园不花钱,今年开始转到了这边,家里的负担减轻了不少。”郭贵平告诉记者,由于他要照顾妻子和儿子,不能保证工作时间,所以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家里每个月的主要生活来源就是二百多块钱的低保,其他的就是他打零工赚来的钱。“老师都很照顾我们,我儿子每天也很愿意来上学。”看着坐在教室中的小银龙,郭贵平沧桑的脸上充满了幸福。

  冯霞园长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石拐区幼儿园对区内所有适龄儿童实行免费入园,不限户籍、不限条件,免除管理费、书本费、保育费等总共七十多元的费用,今年入园儿童由40名增加到了85名。

  高中教育免费

  来到石拐区第十五中学,校园里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安静一些。由于很多学生都转到了别的学校,十五中的生源比以前少了很多。

  2008年起,石拐区率先实现了十二年免费教育,将高中纳入到免费教育的范畴。这个消息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一场“及时雨”。

  高三一班的闫海娟告诉记者,她的母亲没有工作,父亲靠打零工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以前供她上学是家里的主要支出。“初中的时候,家里为了供我读书负担很重,妈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好读书,家里砸锅卖铁也会供你,每次听到这句话我心里都非常难受。我自己也偷偷想过,不能让父母这么辛苦了,如果家里还是没有起色,我不如去打工赚钱。上了高中后我们赶上了免费教育,父母和我都松了一口气。”马上就要高考的她告诉记者希望将来能够当一名护士。

  “当时我姐上高中的时候家里负担很重,经常看着父母起早贪黑的忙碌,看着他们奔波的样子我真是不忍心,现在我上高中不用交学费了,他们的负担一下子减轻了。”高三二班的张雅丽这样说。她告诉记者自己还记得几年前邻居的一位哥哥被迫辍学时来家里给她送书的情景,“他爸爸在打工时从梯子上摔了下来,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没有工作,家里还有几弟妹,考虑到这些他就自己不念书出去打工了。”张雅丽说如果那个时候他也能像他们一样幸运,现在可能已经是某所大学的学生了。

  记者手记

  同一片蓝天下不同的风景

  见到教室中认真读书的郭银龙不会觉得他与别的孩子有多大不同,但是想到他从课堂中回到家里却要面对家徒四壁、残疾父母,心中的不忍油然而生。不敢想象年幼的他是否懂得生活的艰辛,只是希望坐在教室中的片刻他是幸福的。

  教育是机会,是改变命运的途径。的确,教育是实现社会阶层流动最公平、最便捷、最有效地途径之一,然而这种机会本身可能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当有些孩子从一出生起就能走进一百多块钱一节的早教班上课时,有些孩子还徘徊在辍学的边缘,当很多生活富足的孩子从小就炫富时,有些年幼的心灵却要为路边几毛钱的零食而担忧。

  同样是天真无邪的年纪,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成长环境,我们只能期待教育会给他们一个同样光明灿烂的未来。希望他们能够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能够在蓝色的天空下自由的呼吸,有朝一日能够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展翅飞翔。(记者 张鹿园)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南木猎民村:桦树...
白天鹅的乐园
情迷皮影戏
新兵下连后的日子
呼伦贝尔开展防火...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马头琴声飞扬
奔跑迎“五一”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