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赤峰:大量渣土倒进河道,该谁管?
内蒙古新闻网  12-05-03 09:09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天气变暖,各工地已陆续开工,连日来,记者不断接到赤峰市民反映,有人向英金河河道和阴河河道内倾倒渣土。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面对河道内堆积的大量渣土,具体河段到底该由谁负责,有关管理部门却踢起皮球,一时难以认定。

  渣土在河堤安家

  一位市民日前向记者反映:“每天都有几十台翻斗车往英金河里倾倒渣土。原本宽阔的河道变窄了不说,这样倾倒下去也让人很担心,一旦遇到暴雨天气,会不会影响洪水排泄?”在这位市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实地进行了采访。记者看到:从红山脚下绕行的英金河河道内一片荒芜,从红庙子渠首水里枢纽一直到赤峰市污水处理厂附近,北侧约100余米宽、长约2公里的河道上堆满了渣土,10余台倾倒渣土的翻斗车来来回回地穿梭着。记者还注意到,河道上面已经碾轧出两条坑洼不平的车道,每当满载着渣土的车辆驶过,河道上便升腾起滚滚尘土。在渣土堆放点,记者看到一台钩机和一台装载机正在将翻斗车倾倒的渣土进行平整,记者目测,原本的河道宽度和被渣土堆积过的河道宽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位市民说:“以前河北侧的大坝高度约有7米,现在只剩下3米了,大量的渣土倾倒在河床内,如果在雨季遭遇暴雨天气,河道堵塞,洪水排泄不畅,极有可能越过堤坝冲进大坝北侧的六大份村,给村民带来的灾害将不堪设想。”

  几天前,记者再次接到市民反映,目前阴河部分河段也存在这种现象。随后,记者前往实地进行采访,发现市民所反映的具体位置位于松山区穆家营子镇鸭子河村8组,和红山区哈达和硕村5组夹带的一段阴河。在现场记者看到:河两岸大约1公里长的堤坝上来回行驶着运输渣土的翻斗车,倾倒在河西岸的不仅是渣土,还有大量建筑垃圾,散碎的砖头瓦砾、混凝土石块已经埋在水中。目测东岸坝体上方新堆积的渣土有一层楼高,渣土堆并非全在坝体之上,已经蔓延至河床内,一辆装载机正在将运输来的渣土向河道方向推去。记者注意到,每当翻斗车倾倒渣土时,大量的石块附带着渣土沿着渣土堆陡坡纷纷滚落到河道内。据市民介绍,翻斗车向这里运渣土是从4月5日开始的,之后就昼夜不停地运输,远远望去渣土好像是堆积在大坝上,亲临实地会发现囤积在河两岸的大量渣土已经涌进了河道。

  河道管理遭遇踢皮球

  针对市民反映的英金河、阴河河道堆放渣土的事情,4月25日,记者首先向赤峰市中心城区河道管理处进行了咨询,监察大队的李队长称此处不在赤峰市中心城区河道管理处的管理范围,英金河处属于红山区水利局管理范围;阴河河道归赤峰市水利局管理。按照李队长的说法,记者与红山区水利局防汛办联系,一位负责人表示,从4月5日开始,依照赤峰市有关批示,红山区水利部门在城区河道已经没有执法权,中心城区河道全部归赤峰市中心城区河道管理处管理。同时,赤峰市水利局水政监察支队有关人员也表示,阴河河道被堆放渣土处也是归赤峰市中心城区河道管理处管理。

  市民担心影响排洪

  记者在阴河河段实地采访时,一位市民告诉记者:“此地位置特殊,因为河东西两岸均有市民居住,如果渣土长期这样堆积下去,如果遇到洪水,河道排水不畅,洪水淤出大坝会淹没市民的房屋。”也有市民向记者透露,建筑工地是向河道倾倒渣土的“大户”,据知情人反映,起初,渣土被批准堆放在河道处是为了用渣土筑堤坝,掩埋河道内沙坑,但哪成想到实际却是肆意地堆放。也有市民质疑:“城区不是有渣土站吗?为何还要将渣土运到这里?如果这样堆积下去,极有可能影响河道泄洪,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管管。”(记者 周建军)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苏尼特草原的“珍...
南木猎民村:桦树...
白天鹅的乐园
情迷皮影戏
新兵下连后的日子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马头琴声飞扬
奔跑迎“五一”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