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媒体文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快递实名制离我们还有多远?
内蒙古新闻网  12-05-04 08:20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周末报  
 

  

  据马主任介绍,圆通总部将在5月1日开始在一部分地区正式开始试行,如果可行才会大面积推广。“至于乌海圆通分公司是否在5月1日实施实名制的问题,目前我们并不知情,需要总部下达相关通知。”

  圆通在2011年便开始实施在取包裹需要出示本人的有效证件。对于“实名制”所带来的问题,马主任表示就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客户都比较配合。

  “不管怎么样,总会有一、两个顾客嫌麻烦。”马主任说刚开始运行的时候总会有质疑声音,但是圆通业务员会与客户解释以求达到共识,因为并不是圆通故意刁难客户,而是出于对客户生命安全考虑。即使在执行取包裹需要身份证的第一天,也很少有人提出质疑。“我觉得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应该挺支持这一点的”马主任表示了她对“实名制”推广实施很有信心。

  申通:70%的顾客源会受影响

  申通快递的负责人吴建云表示至今还未收到总公司的通知,至于是否实行“实名制”,吴建云告诉记者:“我觉得实名制在快递行业中将是势在必行的,一方面是处于安全考虑,另一方面也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对于实行“实名制”的影响,吴建云表示:“那肯定受影响,70%以上要受影响。因为我邮寄东西不愿意付上自己的准确信息,现在取货的人都不愿意掏身份证,何况寄东西。”他还指出,有一些客户就明确表示不愿意将自己的个人信息附上。

  从申通快递记者了解到,很多人希望个人信息能保密,一是因为寄件人想给收件人制造惊喜。另外是由于网购中容易出现货物不满意要求退货的情况,淘宝买家不愿意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具体地址,怕因此受到一些骚扰或伤害,毕竟淘宝因差评或者退货骚扰买家的事故时有发生。

  “在安全方面,我们也有相关规定。寄件前都要求业务员查验货物。由于前段时间快递爆炸事故,目前业务员们都挺紧张,一旦查出危险品绝对不会寄出。”吴建云告诉记者。

  大约有30%的人对于取货拿身份证有反感,面对这些顾客时,乌海申通的业务员会为其解释这是出于安全考虑,同时与邮局邮寄包裹时的一些程序做对比。“我们这也要和国家的相关规定靠拢,慢慢一点一点的来。”吴建云说。

  记者还走访了韵达乌海分公司,该公司负责人郭先生表示目前乌海韵达还没有接到实行“实名制”的相关通知。对于“实名制”,郭先生个人认为这是一项利大于弊的举措,可以很大程度的保证快递安全。

  推行“实名制”困难重重?客户如何看待“实名制”呢?

  经常邮寄快递的市民王辉告诉记者:“出示身份证没问题,如果寄的是私密物品,我不希望当着快递员的面打开。”

  刘文表示不喜欢快递“实名制”,她提出自己的担忧:“会泄露我的个人信息,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快递实名制的呼声很高,大部分市民表示不希望某一天拆开邮件,收到“意外惊喜“。

  业内人士表示,“实名制”会增加企业投入成本?(配备相应的身份证验证机、用昂贵的X光机对货物进行全面安检等),并且容易造成客户的流失,在目前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国内快递市场,是否实行快递实名制难免会使一些快递企业产生迟疑。

  对推行快递实名制“不感冒”的原因,除了效率和成本的考虑之外,一些技术和法律层面的问题也同样难以解决。鉴于诸多疑虑和操作中的种种困难,加之国家未出台强制性的执行规定,国内大多数快递企业还在观望。(记者赫连昵娜)

 

[责任编辑 王美花 ]

苏尼特草原的“珍...
南木猎民村:桦树...
白天鹅的乐园
情迷皮影戏
新兵下连后的日子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马头琴声飞扬
奔跑迎“五一”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