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齐的绿地,宽阔平整的柏油路,大大小小5个白墙蓝顶的生产车间,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相互隔开布局合理。走进呼和浩特市托电工业园区的石药集团中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记者的第一印象是:整洁、有序。
在提炼车间,伴随着生产线上轰隆隆的机器声,石药集团中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梁平珍深情地对记者说:“托县在我心中早已是第二故乡,我们很多河北人都会说上几句托县话,喜欢上了托县炖鱼。”
2004年,作为促进冀蒙两地经济协作的典范,石药集团中润制药有限公司正式进驻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
托克托县地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的腹地,交通便利;引黄入托工程的全面建成,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源保证;大唐托电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稳定、廉价的电源;28万亩玉米种植面积,为企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在托电工业园区,可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少数民族地区双重优惠政策,可大幅降低运行成本……一系列的地域、政策优势引来了作为“中国最大的生物发酵基地”的石药集团。
8年过去了,建厂之初栽种下的蒙冀友谊林,如今已郁郁葱葱。
石药集团中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投产以来,已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28.1亿元,上缴税金4.9亿元。在原料采购上,公司与我区350家企业保持业务往来,玉米采购量每年达20万吨,原材料采购价值达35亿元。
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巨大力量的同时,石药集团中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公司始终坚持人才本土化战略,积极吸收当地富余劳动力,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2500多个。建厂之初,公司员工绝大多数为河北派遣人员,当地员工寥寥无几。8年后的今天,当地人员已占员工总数的一半以上。
此外,公司还积极致力于地方各项公益事业的发展,坚持每年开展慰问老党员、老红军、困难家庭等行动,并定期组织爱心帮扶和扶贫捐赠,目前累计捐款捐物已达300多万元。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公司从未忘记技术革新、节能减排。
今年,公司从集团其他子公司抽调研发骨干20余人组成研发队伍,进行生产工艺优化攻关,对现有生产工艺进行逐一梳理,确定了“配方优化项目”、“车间中水回用项目”等10余项重点清洁生产项目,总投资340余万元。
在环保达标处理方面,公司总投入已超过3亿元,仅今年上半年,公司又投入3300万元,与国际国内先进的环保技术公司合作,对环保治理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实现清洁生产、环保系统改造、异味治理等多方面的持续优化升级,公司正在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进发。
企业8年的成长壮大,也将不少河北员工留在了托克托县,很多适龄青年男女娶了内蒙古媳妇、嫁了内蒙古老公,扎根于此。2006年开始,公司在托电工业园区盖起职工家属楼,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入住了。老家在河北的默利虎与巴彦淖尔姑娘徐慧丽2006年同时进入公司,2008年结婚,他们把家安在了园区的职工家属楼,2009年11月他们的儿子出生,其乐融融的三口之家今年被评为全集团的“和谐家庭”。在公司里,类似的家庭还有很多。职工王坤彩和老公都是河北石家庄人,2007年两人一起到公司后,于2008年结婚,他们也定居在了托克托县。王坤彩说,最近她正琢磨着写一篇心得,名为《五年,我的第二故乡》……(记者 牧人 刘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