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百姓生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基层•采风】渔民李建海的—天
 

  5月15日下午5时,乌梁素海西坝头村渔民李建海兄弟像往日一样准时出海打鱼了。

  50来岁的李建海黑瘦精干,他一边行船一边同记者攀谈:“我们的生活与海子息息相关,海子好了,我们的生活就好了,海子坏了,我们的生活也就坏了。前些年海子被污染的时候,海子里出产的鱼无人问津,渔民们只能靠割芦苇过生活。如今芦苇没人要了,海子却也一天天好起来了,鱼价涨到5元一斤,生活又有指望了。”

  船行进了一小时左右,兄弟俩开始下网。一百多把网下到了海子里之后,相近的渔民们便把船靠到了一起,拿出了各自带的晚饭,喝着小酒侃起了大山。夜晚的乌梁素海比较冷,渔民们酒足饭饱后就在小船上躺下休息了。第二天凌晨2点左右,渔民们都起来开始起网了,每张网上挂了10来条鲫鱼。清晨5时左右,渔船都回到了村子。

  收鱼的小贩们已经等在了村子。李建海的妻子和弟媳很快就把鱼都卖了,清点一下共收入300多元。李建海兄弟终于能好好睡上一觉了。

  李建海的妻子和弟媳在院子里开始整理鱼网。她有些心疼地说:“男人们每天晚上出海打鱼很辛苦,但这就是渔民的生活。只要海子不被污染,只要海子里有鱼,我们的日子也会过得踏实一点。”(记者 方弘 通讯员 敖东 韩永恩)

[责任编辑 范悦怡 ]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
美丽的草原奇峰
军民一家亲 共谱鱼...
星光闪耀乌兰察布
抢险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赤峰“塞上江南”稻花香
万寿菊盛开科尔沁沙地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