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当年9.6万元的扶贫资金,菜农杨占山如今已有6座蔬菜温室大棚,今年春节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就赚了1万元。多伦县扶贫开发资金和“雨露计划”让杨占山这样的贫困农民看到了希望。
在2011年以前,多伦县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10.5万人中贫困人口达到4.2万人,占到全县人口的40%以上,而且大部分贫困人口分布在农村。“消贫减弱”成了多伦县不能回避的现实。该县通过“整村推进”工程、“雨露计划”培训和产业化扶贫,很大程度改善了贫困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1996年,多伦诺尔镇南村的杨占山家三口人只有2.47亩菜地,累死累活到年底,也就挣点零花钱。为了摆脱贫困,他在自家的菜地里摸索着种大棚蔬菜。一座高标准的日光温室大棚成本就得几万元,当时县政府的政策补贴只是建温室的木材。在以后的十几年里,杨占山一直就在种菜还账的日子中度过。直到2009年,多伦县实施产业化扶贫,杨占山领到了9.6万元的温室大棚和塑料拱棚的扶贫项目补贴款。有了这些资金的帮助,杨占山建起了高标准的日光温室大棚,扩大了规模,现在他已经有了6座日光温室和12座塑料拱棚,规格都是半亩地, 2011年卖菜纯收入超过24万元。杨占山成为村里让人羡慕的富裕户。
大河口乡温塘河村通过“整村推进”重点扶贫项目和产业化扶贫项目的扶持,重点发展奶牛、肉牛产业,逐步淘汰劣质奶牛和肉牛,目前全村已经发展肉牛3100头,奶牛300头,达到了户均1头奶牛、 10头肉牛的养殖规模,一举实现了整村脱贫。
多伦县将每年800多万元的各类扶贫资金捆绑使用,再通过地方配套和农户自筹,做到“扶持一村,脱贫一村,扶持一户,脱贫一户”。几年来,该县有22个村获得了该项资金的扶助和支持,共建设蔬菜大棚287座,购买肉牛1502头,奶牛976头,共扶持贫困农户1802户、 6487人。贫困人口下降到1.6万人。
除了争取国家的扶贫专项资金外,多伦县社会扶贫工作一直力量不减。在本县,各单位推行包村包户扶贫责任制,坚持不脱贫不脱钩,在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物质帮扶、文教卫生和资助贫困学生等方面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有力地支持了贫困村组的发展。在争取外援方面,多方联系,广交朋友。国家安全部定点帮扶多伦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256万元,建高标准奶牛养殖小区2处,累计捐赠各类衣物、办公用品、电脑、医疗设备、车辆等物品总价值达到800万元;北京市怀柔区对口帮扶多伦县,多年来无偿捐赠现金1300万元。这些帮扶措施加快了多伦县摆脱贫困县的步伐。(王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