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让水和肥料通过地下管道直接进入田间管网,再通过膜下滴灌直接作用到作物的根部,让作物始终处于一种最佳的植保状态,不但减少了田间劳动强度,而且还达到了节水、增产、增效的目的。”4月25日,在科尔沁区丰田镇建新村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粮食功能区播种现场,项目区技术员绘声绘色地为农民讲解膜下滴灌新技术。
建新村被确定为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后,全村5500亩耕地全部实现玉米高效节水种植模式,亩保苗5000株左右,亩产将达到2000斤以上,平均每亩将节水150立方米,全村每年将节水75万立方米。
建新村是科尔沁区创建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的一个缩影。按照全市“8511521113”工程的发展思路,科尔沁区积极推广低压管灌、喷灌、膜下滴灌等多种形式的现代节水技术,变普通农田为高标准节水农田,大力实施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建设。今年,该区以丰田、育新、木里图、余粮堡四个镇为重点,集中连片建设40万亩节水高产田,加上2011年已建成的40万亩,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总面积将达到80万亩。
为保证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建设顺利实施,科区财政、发改、水务、国土、扶贫等部门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在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截至目前,已整合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广玉米大小垄播种和膜下滴灌技术,在今年的国家农机补贴项目中,科区争取国家补贴资金1000万元,区本级财政投入补贴资金200万元,使玉米大小垄播种机补贴额度累加达到80%,引导农户购进大小垄播种机116台、覆膜播种机50台、大型牵引机6台,解决了农机具配套难问题。农牧、科技等部门围绕玉米高产田建设,进村入户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强化对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内农户的技术指导。(记者 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