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通辽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库伦旗: 生态建设拉动经济一路快跑
内蒙古新闻网  12-05-26 17:52 打印本页 来源: 通辽日报  
 

  一场春雨刚过,库伦旗的城镇和乡村便掀起了植树造林的热潮,到处是绿化家园的忙碌身影。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参加种树治沙活动,多年来从没间断过……”在额勒顺镇苏日吐嘎查千亩樟子松造林现场,农民白乙拉图告诉记者。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库伦旗就连年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南治山沟、北治沙海,让曾经“风刮沙满天、雨急浪滔滔、年年耕种无存粮”的贫瘠土地如今层林尽染、吐绿流金。

  全民播绿,数百万亩荒山荒沙覆林草

  “今年,全旗要栽植樟子松3万亩、杨树2万亩,植造柠条灌木林3万亩、大扁杏及文冠果等经济林2.5万亩。”一旁指挥协调造林工作的库伦旗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到。地处柳河流域、属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的库伦旗,境内沙化面积曾高达450万亩、侵蚀沟多达13000条,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给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压力,为扭转这种局面,该旗旗委、旗政府一班人审时度势,确立“生态立旗”战略,带领全旗干部群众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播绿大决战。截至目前,全旗已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68万亩、飞播造林95万亩、封山沙育林110万亩、综合治沙250万亩,全旗林木蓄积量达到2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不足10%跃升到34%。

  近年来,该旗又调整造林思路,按“适地适树”原则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南部山区以需水量小的灌木为主,北部沙区以樟子松、黄柳、柠条等耐贫瘠的树种为主,打破需水量和蒸腾系数大的杨树一统天下的林业种植格局。同时,变“一年任务一春完”为“一年四季都造林”,避开少雨、风大的初春干旱期,通过苗木低温贮藏、容器育苗等措施推迟造林期至雨季或临近雨季;在墒情不足的情况下,坚持挖大坑、浇大水、坐水栽植,实行春季造林秋整地,提高造林质量。目前,该旗用材林、文冠果、樟子松、果树和灌木五大产业基地皆已初具规模。

  汗水播洒片片新绿,也使该旗赢得了喜人的荣誉。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等殊荣接踵而至。

  盛世兴林,绿了山川富了百姓火了经济

  “多年的治山治沙,让我们环境变好了,生活也变富了。”家住额勒顺镇吉力吐嘎查的白音满他嘎欣喜地说。当年他承包的500亩荒沙如今已是绿树成荫,成了价值超百万的“绿色银行”。

  “谁绿化谁拥有、谁投入谁受益”的承包造林机制调动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库伦旗形成了全社会投资林业、建设林业、受益于林业的大气候,非公有制造林遍地开花,个体造林大户纷纷涌现。如今,该旗造林50亩以上的个体户已达5400多户,其中100亩以上的有1200多户、200亩以上的有320户、500亩以上的有160户、1000亩以上的有15户。

  随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5820”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双百万亩”示范工程、收缩转移战略等一项项重点绿色工程的实施,生态库伦的发展活力彰显。水源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的配套实施,进一步改善了旗内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全旗粮食生产能力从过去不到1亿公斤提升到6亿公斤,人均纯收入由以前不足1000元提高到现在的5780元;种草养畜,禁牧舍饲,推动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全旗牲畜总头数猛增到97万头(只、口);生态经济圈、经济沟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支点。目前,全旗45家木材加工企业中,仅联发木业有限公司收购枝桠柴等树木边角料一项一年就为当地农民带来1600多万元的收入;收缩转移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沙区农民生存与生态之间的矛盾,移民搬迁后,迁出区生态迅速恢复,集中安置的移民全部搬进了具备“五通”条件的移民新村,全旗80%以上的农牧民如今已住上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居住环境彻底改变。

  连年的生态建设不仅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转变了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还为库伦旗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十一五”期间,全旗共有125个项目落地。去年一年该旗实现招商引资35.24亿元,带动全旗经济增速连续多年达23%以上。

[责任编辑 赵静 ]

自由飞翔
赤峰市首个女子特...
为"最美教师"祈福
体会新变化
杜鹃花开游人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送图书进山场
血浓,情更浓!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