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公司:呼市饮用水卫生达到35项标准
据了解,呼市目前日用水量约40万立方米。地质研究显示,因呼市地下水层在地质结构中属深层承压水,只有供采平衡,才能涵养水源、良性循环,根据地质测算,呼市地下水采水最高限量为25.8立方米,如超过这个标准,就面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可能引发地质灾害。从合理利用规划水资源出发,1998年,呼市启动引黄入呼工程。从2005年黄河水开始供应呼市城市管网。
一份来自呼市自来水公司的统计报告显示,随着城区规模扩大,人口的增加,呼市采用黄河用水补充供给呈现跳跃式增长,2005年日均使用量约5万立方米,2008年达到七八万立方米,2009年增加到10万多立方米,特别是2011年达到17万立方米,到今年,目前还不到用水高峰时期,黄河用水已基本达到20万立方米满负荷供应。
与此同时,呼市地下水经国家有关检测机构认定水质优良,而黄河地表水近年污染渐趋严重,污染严重的部分时段,偶尔有锰、氨氮、铁等物质超标现象。
“呼市原有水处理设备为常规处理工艺。为了改善水质,2010年市自来水公司自筹资金,投入400多万元购置了投放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的净化水质设备,处理黄河原水,每年运行成本就近千万元。”李刚说。
“设备投入后,呼市城市饮用水完全符合国家现行的城市饮用水卫生35项标准。我们实际工作中的检测项目包括40多项,这些检测项目都合格。”
对于一些小区居民反映开水白色沉淀物多的问题,李刚解释说,呼市地下水存在的弱项就是钙、镁含量偏高,但专业检测机构及有关专家结论总体认定水质优良。钙、镁含量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
保障城市用水水质,将地下水尽量供应生活区、黄河水供应工业区,这样分质供水当然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呼市城区管网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自来水管网是连通的状态,李刚表示,“呼市实行分质供水需要做大的城市管网改造工程,随着城市建设品质提高,正在努力逐步实现。”
李刚介绍,目前,呼市部分区域仍然是地下水与黄河地表水混合状态,由于管网压力的原因,黄河地表水供应区域主要集中在南二环以南及成吉思汗大街以北区域,只有主城区部分区域为地下水水源供水。
“呼市的水处理还是传统工艺,而要达到新《标准》规定的水质指标106项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度工艺处理。”李刚说。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呼市黄河水水源深度工艺设计报告已上报发改委,发改委已组织专家对设计报告进行了研讨、论证,有关各方对呼市投入水深度处理工艺必要性已形成共识。此项工程按照设计报告总造价为1.5亿元,而资金能否及时到位将是呼市下一步水质提高的关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呼市实现106项新《标准》水质检测的设备也正在购置与调试当中,相关检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正在进行。(记者萨日娜 王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