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毒大米”、“甲醛白菜”……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令百姓们忧心忡忡,一时间人们谈“食”色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饮食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为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乌市从为百姓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饮食环境出发,着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有机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为百姓把好入口第一关。
推广绿色有机农牧业,为食品安全“强身”
近日,记者走村入户,处处感受的是乌市现代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激情和鼓起腰包的喜悦。在乌市义勒力特镇查干嘎查设施农业园区,村民包玉鲜天刚亮就和丈夫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采摘角瓜。记者来到她家的蔬菜大棚时,四大筐的角瓜已装上了她家的面包车,正准备拉到市场上去销售。她高兴地说:“我们的蔬菜可是无公害蔬菜,是真正的绿色产品。”四月下旬以来,在义勒力特镇查干嘎查设施农业园区,大棚种植户们正忙着采摘蔬菜,装运到市区。黄瓜、角瓜、豆角、西红柿一上市就供不应求,这让义勒力特镇查干嘎查的蔬菜大棚种植户尝到了“幸福”的滋味。
近年来,乌市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城郊型农业,增加了有机、高效、特色农业的种植面积,2011年完成鄂尔多斯援建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规模1290栋。与此同时,加大了对“三农”工作的投入,2011年安排1000万元的财政支农资金,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加大了冷棚建设、圆葱种植、稻田养鱼(蟹),脱毒马铃薯种植、奶牛、肉牛、肉羊养殖、青贮种植等8个项目的开发,引导农牧民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畜禽生态健康养殖,2011年实施了4个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和1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同时也提升了农产品质量,为百姓吃上放心农畜产品筑起坚强防线。
培育高效有机示范园区,为食品安全营造环境
走进乌市有机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稻田里,只见翠绿的稻苗长势喜人,一股浓浓的稻香扑鼻而来。为提升园区管理水平,乌市农牧业局与蒙兴公司合作,重点推广稻田养鱼(蟹)技术。蒙兴公司负责人张显明介绍说,我们种植的稻子是禁止使用化肥农药的,必须采用有机化肥种植水稻。由于口感好,属于有机食品,蒙兴有机米优质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一般要比普通大米高出21至22元钱,经济效益倍增。
据乌市农牧业局业务综合股股长卜庆余介绍,像西白音嘎查这样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预计到年底,乌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数将达14个。
为引导农业示范园区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规范,乌市农牧业局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搭建服务平台,引导示范园区科学、合理使用肥料、农药等农资,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园区规范化种植水平。积极开展“三品”申报认证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8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万亩,绿色食品基地8000余亩,有机食品基地2万亩。
加大检查力度,为食品安全筑牢防线
放心农畜产品,如何让红城的百姓放心?乌市农牧业局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站站长杨成礼介绍,“在打造乌市放心农畜产品上,我们严格质量认定认证,加强农畜产品的采购、配送和销售等环节,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把质量关。”
在设施农业园区、农贸市场、超市等生产、销售农产品的重点区域设立了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用于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食品安全法规。乌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站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标识规范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三品一标”标识的常见违法使用行为进行宣传,对检测发现农残超标的及时反馈给有关市场处理。与此同时,深化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市场治理,加强畜产品监管,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对涉及动物产品的生产、贮运、经营等环节加大打击力度,乌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全市范围内规范强化牲畜检疫工作,要求凡在牲畜交易市场完成交易后向外地调运的,必须持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一律不得进行调运,违反有关规定进行牲畜调运的,将依据《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张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