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5日下午,那仁夫检察官眼角膜捐献接收仪式在内蒙古医院举行。
本网讯 6月15日下午,内蒙古检察院原检察官那仁夫同志眼角膜捐献接收仪式在内蒙古医院举行。
弥留之际立遗嘱 大爱无疆捐角膜
2011年12月,那仁夫检察官因病住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治疗期间,在感觉到自己的病体已无法治愈后,那仁夫决定将自己的身体器官捐献出来,让需要的人受益。经过检查,身患癌症的那仁夫被告知“只有眼角膜可以移植给其他患者”。弥留之际,那仁夫毅然填写了器官捐献申请书,并立下遗嘱,叮嘱妻子和妹妹:“一定要把我的眼角膜捐献出来!” 4月11日,在内蒙古医院病房,那仁夫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内蒙古医院根据那仁夫的遗嘱和器官捐献申请书,成功摘取了他的眼角膜,火速送到了北京同仁医院眼角膜库。
角膜成功移植 光明在四名病患身上延续
内蒙古医院医务处干事李栢崖介绍,“一个眼角膜可以供两名病患移植使用,目前,已有四名病患成功移植了那仁夫的眼角膜而得以重见光明。同时,因遵循“器官捐赠自愿,赠体受体两分离”的原则,我们至今都无法知道那仁夫的眼角膜放在了何人身上。”
李栢崖感慨,“捐献眼角膜是无偿的,且因路途遥远,只有取眼球,才能保证眼角膜的完好,那仁夫知道后依然坚定自己的选择,同时说服家人签字同意。我们应该向对待英雄和劳模那样,对待这样一个可敬的人……”
生前岗位平凡 却活得伟大
那仁夫检察官1962年出生,1979年在内蒙古检察院参加工作,1990年转干,2008年任正科级干部,从事检察工作三十三年。虽多次转换工作岗位,但是他始终干一行爱一行,认真履责,默默奉献,先后两次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评为直属机关优秀机要交换员。
那仁夫生前的同事介绍说“大家眼中的那仁夫,为人忠厚,正直善良,他特别喜欢帮助别人,和所有人的关系都处得很好……”。那仁夫的妹妹告诉记者“哥哥身体不舒服已经多年了,但他总怕耽误了工作,一直不愿意住院检查治疗,直到去年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才在家人的劝说下住进医院,可惜晚了…….”。那仁夫的主治大夫肯定地说“那仁夫是一个善良的人,一名坚强的患者,他的壮举值得所有人钦佩,他的善举功德无量……”
仅有的四位眼角膜捐赠者之一
据内蒙古医院医务处干事李栢崖介绍,那仁夫检察官是近些年,内蒙古医院接受的仅有的四位眼角膜捐赠者之一。
据悉,目前,对于器官移植,人们依然受传统观念制约严重,大多数人认为“逝者为大”,死去的人必须保留一个全尸;再加上公众的关注度低,众多市民并不知道眼角膜捐献的相关信息;此外,缺乏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这些因素都制约了眼角膜的自愿捐献。
在捐献接收仪式上,内蒙古医院向那仁夫检察官家属递交了眼角膜接收证明,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向其家属颁发了捐献荣誉证书。
那仁夫的妻子和妹妹,内蒙古检察院、内蒙古医院、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等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了捐献接收仪式。 (内蒙古新闻网 哈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