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记者一行来到锡林郭勒盟西乌旗吉仁高勒镇阿拉塔图牛羊育肥专业合作社。蓝天绿草间,两个面积达400平方米的育肥牛棚圈和一个115平方米的育肥羊棚圈格外引人注目。
“合作社统一找市场,育肥的牛羊统一销售,牧民既方便又省心。”理事长谷明和一边陪我们参观新建的标准化棚圈,一边兴致勃勃地聊着:“合作社还有个好处,就是变一季出栏为四季出栏,甚至逆季出栏,这能让牧民收入翻两到三番。”
阿拉塔图牛羊育肥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起初仅有8户牧民入社,以户为单位分散育肥牛羊,合作社帮助牧户向外销售。2010年走上集中育肥、统一销售的规模化养殖路子,成员扩大到14户。此后,合作社采取申请项目、成员集资的办法,投资60万元建起生活区、生产区、人工草地、青储窖等。目前,青储窖容量达到250吨,拥有大小畜3814头(只)、草场45270亩、饲料基地300亩。
“这种统一储备饲草料、统一销售的现代化经营方式,既节约成本,又提高了畜产品的品质。如今,合作社每年两次育肥牛羊,统一销售,年终分红。从去年底到今年4月中旬,合作社共育肥牛180头、育肥羊羔360只。出栏的羔羊平均价格达到810元,每只利润200元左右;育肥牛平均卖到5500元,每头利润800元,户均增收7000多元,年终每户牧民还能分红1万元。”谷明和说。
合作社成员哈拉呼恒说:“我从前年开始对乌珠穆沁羊进行育肥,拿出60只羊入股,年收入3万多元。”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阿拉塔图牛羊育肥合作社的规模逐步扩大,各项制度日益健全。“今后打算新建育肥棚圈400平方米,让更多的牧民入社,共同致富。”谷明和说。
踏着郁郁葱葱的草场,记者一行又参观了塔林宝肉业合作社。合作社的副理事长巴雅尔图告诉我们,塔林宝肉业合作社以加工和销售牛羊肉食为主,目前入股股东24人,股金达320万元,建设冷库3210平方米,冷藏功能达200吨。通过合作,实现由单户经营向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的科学养殖模式转变。“我们成立合作社的目的,就是方便牧民生产,让牧民‘抱团儿’挣大钱!”巴雅尔图说,“今年合作社养羊6000只,加工草原羊5000只,已销往北京、天津、哈尔滨、大连等10多个城市,并与190户牧民签订订单羊2万只。”
如今,西乌旗牧区已经有各类经济合作组织67个。这些专业合作组织涵盖育肥牛羊、种公羊养殖、风干肉加工销售等多个产业,有效地解决了牧户分散经营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发挥了连接市场与牧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了牧民的增收步伐。几年来,已实现产值近2亿元,辐射带动牧户830户、2584名牧民,人均增加收入3000多元。旗政府加大牧民合作社的资金扶持力度,今年就从5000万元的产业资金中拿出1000万元,并从农行争取到2000万元的贴息贷款,扶持合作社发展壮大。(记者 包牧仁 刘宏章 高雪芹 王玉琢 巴依斯古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