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元上都申遗 > 申遗动态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蒙汉文化交互融合的草原古都――元上都探秘之二
内蒙古新闻网  12-07-11 08:09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专家组正在元上都申遗现场考察(2011年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一派箫韶起半空,水晶行殿玉屏风;诸王舞蹈千官贺,高捧葡萄寿两宫。”这是元代诗人萨都剌描写的上都盛宴场景。

  如今,走进绿草如茵的元上都遗址,极目四望,高大的土陇重重相套,一般人很难相信覆土之下便是宏伟的城墙。而航拍图片中,遗址内的宫殿、民居、道路、街巷等古城景观一目了然。

  考古发现,元上都选址时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选择了金莲川这一“形胜之地”,背靠龙岗、面向滦河。当年,刘秉忠在城市设计上使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紧密结合、相得益彰;运用了中轴线布局的方式和城市广场建筑理念,城中既有雄伟的宫殿,又有毡帐穹庐,城外还有广阔繁华的居民区和商业区,显得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元人“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诗句,可见其城外繁华热闹景象。

  “总体布局上既体现了中原地区传统都市设计观念,也考虑到蒙古人游牧生活的特点。”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认为,元上都尽管在1358年至1368年10年间,毁于元末农民起义的战火,但它是“一座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

  “元上都遗址是我国元朝创建最早、历史最久、格局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遗址。”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院长塔拉说,元上都是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相互碰撞融合的结晶,具有典型的全球普遍价值。

  考古测绘和局部勘探发掘显示,元上都城址坐北朝南,呈边长2200米的正方形,由宫城、皇城和外城环套而成,明显引用了中国古代中原地区都城规划的设计传统;三重城墙外均设有护城河,城外西北面以铁幡竿渠作为整座城市的防洪设施,体现出湿地建城的特殊需求。

  元上都的外城北部是皇家园林,南部街道纵横交错,两侧是整齐的院落,可能是专门为皇家服务的规模庞大的手工业作坊区和商业区。皇城内有“四横三纵”7条主街,东北角和西北角分别为大龙光华严寺和大乾元寺两座佛教寺院,东南部有孔庙,东南隅有道观,此外还有翰林院等官署。

  专家对元上都现存外城城墙、宫城御天门、穆清阁、护城河、西关厢等遗址清理后,发现房屋遗址1000余座、建筑台基700余处,出土遗物数千件、道路30余条,地下埋藏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研究认为,元上都内的许多建筑名称融入深厚的中原汉文化元素。比如,元上都皇城南门即正门名为“明德门”,取自《礼记》的“在明明德”之意,表示如日中天,天下大明;皇城北门叫做“复仁门”,取自《易传》中“休复之吉,以下仁也”之意,表示美好、吉祥、仁政。

  塔拉说,我国目前已发现的草原都城遗址共有三座,其他两座分别是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的盛乐古城、赤峰市巴林左旗的辽上京遗址,但它们的规模及保存程度都不及元上都。他说,“元上都从明代至今长期处于自然保存状态。”

  专家认为,元上都之所以能够完整保存到现在,与它所承载的蒙汉文化以及现今国家所实施的文化和生态保护政策密切相关。

  几百年来,当地人民一直尊称上都遗址为佛教寓意的“兆奈曼苏木”,即一百零八座寺庙之意,对其顶礼膜拜。元上都城址周边的群山峰顶上,分布着许多人工垒起的石堆,蒙古人称之为敖包,当地百姓每年都要定期祭拜敖包,这是草原民族传统的山岳崇拜习俗,与“背山面水”的元上都遗址在精神层面上有着密切联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元上都遗址就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效保护。早在1964年,元上都遗址就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起,元上都遗址保护区范围内的正蓝旗和多伦县全面推行禁牧、围封、水土保持、防沙固沙、环境保护等工程,更使遗址保持了原貌。此后,内蒙古按照世界遗产的管理要求,依照国际国内相关法规建立了遗址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元上都遗址遗产区面积25131.27公顷,包括整体格局清晰、保存完好的上都城、关厢、防洪渠、墓葬群等遗址遗迹;缓冲区面积150721.96公顷,涵盖了敖包群和保留至今的蒙古族“敖包祭祀”等传统人文景观,以及湿地、典型草原、森林草原和沙地等蒙古高原草原特色景观在内的遗址环境。(记者贾立君)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京蒙联手促就业
挑战
吉祥草原祝福香港
勇敢的鄂伦春
备足车辆迎接暑运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募捐支持“塞外粮仓”抗洪灾
四子王旗:祭敖包活动隆重举行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