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的进步根植于安徽深厚的道德沃土。
7月30日上午,刚刚做完分娩手术、住在省立医院的“最美孕妇”彭伟平特别高兴,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征海专程来到医院看望她,转达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问候,称赞她是践行新时期安徽精神的时代楷模。
面对褒奖,彭伟平有些害羞。其实,她当之无愧。
今年6月5日下午,身怀双胞胎的彭伟平,发现有儿童落水时,奋不顾身跳进近2米深的水中,将落水儿童成功救出。 “最美”的星空中,从此多了一个来自灵璧县高楼镇张场村的孕妇。
“你咋不分轻重呢?怀着大肚子,起个身都难,还跳河救人?万一上不来,三条人命啊……”彭伟平的小姑子索金萍红着眼圈。
曾几何时,一个老人跌倒了,一个民族为“扶与不扶”纠结了。从三聚氰胺牛奶到染色馒头,从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当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再挑战社会底线,迷惘的人们,特别需要像彭伟平这样的好人带来的清醒认知。
德不孤,必有邻。去年8月13日上午,合肥市新站区磨店社区沿河村农妇刘士圣在骑车赶集途中,主动提出顺带李家珍祖孙俩一程,不料李家珍老人半路上从车上摔下意外身亡。刘士圣过意不去,再三提出赔偿,但死者家属李孝香4次婉拒:“她是出于好意,我不能昧着良心收她的钱。 ”
“磨店好人”在全国传为佳话,更成为安徽道德建设的一个品牌。
与“磨店好人”一样,割肝救母的安徽90后“最美女儿”与“最美孕妇”一起,为道德传承再续动力。
2011年12月23日早晨7点半,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马鞍山女孩杨蓉和肝硬化晚期的母亲芮明翠,被推进手术室。下午1点,杨蓉近70%的肝脏被从体内取出;下午4点,肝脏被移植入芮明翠的腹腔内;晚7点半,手术室传来好消息:移植手术成功结束,母女平安!
“面对大人都无法承受的打击,她却特别勇敢,这让我很感动。”主刀医生朱志军说,杨蓉是目前国内捐献肝脏年龄最小的女孩。
7月30日,记者来到马鞍山远郊杨蓉的家时,在“割肝救母”手术之后,她依然如此阳光、活泼、可爱,“妈妈住院那段时间,素不相识的人们捐助了15万余元,我每天都在感动着。 ”陪伴妈妈回到家乡,杨蓉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应邀先后作了20多场报告。
道德的光芒,总会在细微平凡处频频闪现,照亮前路;好人的力量,总能以真实的方式感动人心、震撼灵魂。
淮北市一名普通环卫女工,17年坚持无偿献血,献血量达8万多毫升,相当于14个正常人的总血液量。她的名字叫周凤珍,3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当选“中国好人”。在周凤珍带动下,30多名环卫工人和越来越多的淮北市民加入无偿献血队伍。
同周凤珍一样,江淮大地上千千万万的江淮儿女的血管里流淌着“道德血液”。
2007年至今,安徽8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位居全国前列;90人入选省道德模范,111人提名省道德模范;1526人入选市道德模范,2635人提名市道德模范;
2008年至今,584人入选“中国好人”,占全国上榜总人数近八分之一,连续4年全国第一。
“安徽好人”层出不穷,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自1994年以来,我省连续19年坚持每月评选精神文明建设十佳事迹,每3年开展一次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十佳人物评选。“安徽好人”就来自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十佳”阵容。
积善之家必有好报,积德之家必有余庆。凤阳县2010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以文明作担保,以道德作质押”的道德信贷试点工程。
凤阳县东华中路,一辆气派的卡车车头上飘着红色绸带。车主名叫黄吉风,2008年因保护他人生命财产与歹徒奋勇搏斗身中5刀,荣获“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他长期帮别人跑运输,早就萌生独立经营的想法,但一直缺少购车资金。
“道德信贷”工程回报了义举:不用任何担保,仅凭一张“道德信贷证”,黄吉风就办到6万元贷款,买车跑运输,每月五六千元收入。
同“道德信贷”工程一样,全省各地开展的“道德银行”、“道德档案”建设,真正让好人得到好报。
痛失爱子爱女的全国道德模范胡文传,生活一度陷入困境。省文明办协调解决20万元救助资金帮他还清债务,安排他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社会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将努力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 ”
2009年以来,省宣传文化事业经费每年拿出100万元设立困难道德模范专项资助资金,先后资助32位道德模范、56位“中国好人”,迄今已支出帮扶资金360多万元。 “好人好报”机制正在全省建立。
激发人性深处向善的力量,培育更多道德模范。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从过去重视外在基础环境向提升群众内在素质转变。
放大“身边感动”,聚集“道德微光”。全省各地开设“道德讲堂”,加强公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3月3日上午,安徽大剧院,安徽好人网正式开通。
“安徽好人”,正在成为安徽一块靓丽的道德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