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抓好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攻坚克难深水区。应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求解改革开放的新难题。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艰辛探索和生动实践,不断充实着科学发展的丰富内涵,更昭示出科学发展的美好前景。
应对挑战,主动变革——进入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几年,对于到省城合肥卖西瓜的安徽长丰县罗塘村瓜农仇荣来说,曾经让他“看到了掉头就跑”的城管人员,现在成为自己卖瓜不可或缺的帮手。
“城管给我们在菜市场、小区旁指定摊点,提供遮阳伞,配置清洁人员和垃圾桶,还把全市可以摆摊的地点标记出来,制成‘西瓜地图’,卖瓜比以前方便多了,也踏实多了。”仇荣说。
城管与小贩,看似一对管与被管的矛盾。然而,变“堵”为“疏”、变“管理”为“服务”之后,便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和谐新范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一个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家亮说,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为中国该往何处去指明了方向。
“经济高速发展,利益矛盾反而更加突出,社会冲突更加剧烈。纵观当今世界,一些快速发展的国家因为没有处理好社会问题,导致经济停滞、社会动荡,甚至全面倒退,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黄家亮表示。
中国,会不会也陷入这种“增长陷阱”?
社会学者陆学艺在《当前中国社会生活的主要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一文中写道,我国已进入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建设取得很大成功,但社会结构还相对滞后,由此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
应对挑战,主动变革;审时度势,面向未来。在这样的一个关键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与时代的高度,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全面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阐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科学化。”陆学艺如此评价。
理论认识一步步深入,决策部署一项项到位,从执政理念到政府职能转变,从改善民生到创新社会管理,从弘扬核心价值观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渐次推进、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