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伦贝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图里河林业局:铁血长歌峥嵘路 破题求索丹心魂
 

  这里是梦想开始的地方,这里耕耘着希望,这里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同龄,在这里60年间始终践行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兴安岭人精神,这里就是林海之源——图里河林业局。

  图里河林业局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山脉中段西麓,现有林业人口13553人,林业职工4556人。1952年的图里河渺无人烟,一望无际的万顷林海屹立在中国的北方。这里是一颗未经人工雕凿的明珠,在苍茫天宇间闪耀无限光芒。随着第一声“顺山倒”嘹亮的号子喊响,划破了寂静的林海长空,新中国第一个森工局拔地而起,踏上了开发与建设的新征程。小杆铺诞生了,小工队组建了,弯把子锯滋滋作响回荡峻岭山涧,地火龙烧得火热染透九天浩宇。为了开发大兴安岭这片绿色宝库,1952年内蒙古自治区林务总局局长的杰尔格勒同志率领第一支队伍挺进了图里河,开始了开发建设内蒙古大兴安岭的艰苦征程,他们为林区建设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增添了新的力量。依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引领,靠着披荆斩棘、终身献林的誓言支撑,六十年来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1,600多万立方米,各类林产工业产品191万立方米,累计完成各项国家上缴3.4亿元。林业不仅成为当时内蒙古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还为抗美援朝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先生产,后生活”是首批务林人坚持的信念,虽生活条件差,但生产质量高。没有医院、学校,我们双手创造。正因为如此,图里河林业局才有这么多享誉大兴安岭林区的“第一次”。第一个林业工人迟有田赴京参加全国劳模大会,第一次使用拖拉机进行冰道搬运作业,第一所职工子弟小学、林场小学、林业中学建成,第一张《林业生产快报》(即:《林海日报》前身)诞生,第一家森工局职工医院成立,第一个实行太脱拉汽车运材列车化,第一家林业制药厂落成,第一支解决采育失调而建立的青年育林队伍成立,第一家建立集采、编、播为一体电视台,第一本小说《山林中头一个女人》,第一部电影《北国红豆》……

  在历史长河中,60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图里河林业局为林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建设所作出的贡献却永载史册。昨日如过往云烟,今夕又踏上新的征程,挑战前所未有,成绩来之不易,更显弥足珍贵。

  2000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开启,生态建设与保护成为工作的重心。图里河林业局紧紧把握新形势,明确新任务,逐步建立了完备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和科学的森林经营体系,撤并林场扩大生态无人区面积,湿地保护日益加强,营造林和绿化工作稳步推进,森林覆盖率由78.6%增长到83.6%,活立木蓄积净增356.4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资源的长大于消。图里河林业局倡导全民保护生态环境,广大干部职工每年都参加义务造林活动,为“保护好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8年以来,图里河林业局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调整发展思路,成功地完成了一系列涉及战略发展的重大变革,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优化了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创新管理模式、向管理要效益,形成了生态建设、经济建设、民生建设、党的建设四位一体有机结合、全面发展的新格局。职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在岗职工工资连年增长,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面推进,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2012年,图里河林业局带着崭新的蓝图再次出发,设想和希望耕耘在这片沃土,收获和喜悦沉淀在这片苍穹。图里河林业局实施经济转型与产业开发,创新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努力开发特色产业项目,以酒厂为依托,建立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基地;以森健药业和现有的部分农地为依托,建立北药加工和种植基地;以兴安国际贸易公司为依托,积极拓展赴俄采伐、加工产业;以现有的林管局在图里河林业局的三个矿权为依托,发展建设矿山产业;以刘少奇主席纪念林、杰尔格勒骨灰撒葬地及国家级湿地公园为依托,全力打造生态旅游项目;以现有的苗圃和林间农地为依托,建设寒温带大苗种苗基地;依托现有的技术和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原料资源积极稳妥的发展食用菌产业。图里河林业局要用3年时间,至少实现4个产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并要做到创新发展有效益、务实求进惠民生。

  沧海横流只待乘风破浪,征程险阻更须策马扬鞭。60年的丹青画满“不易”;60年的诗句写满“艰辛”;60年的征程走出“崇敬”;60年的磨砺汇聚“憧憬”。铁血长歌峥嵘路,破题求索丹心魂。图里河人务实求进、开拓创新,志为兴安林海写春秋。 (李雪婷)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亲密接触”奥运...
健康骑游
欢乐草原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
美丽的草原奇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锡林郭勒号上”的12小时
科尔沁沙地治理显成效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