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毁河挖沙非法获利49万 两嫌犯被抓
 

  “自从建起沙场,这里的河水就经常淹死牲畜,眼看着牲畜掉进河里也不敢捞,因为不知道水有多深。”8月20日,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白音花嘎查主任巴雅尔指着浑浊的洮儿河水对记者说。据悉,当地警方经过多次化装侦察、秘密取证,抓获两名在此非法经营沙场的犯罪嫌疑人。

  以往,白音花嘎查东侧的洮儿河不仅是牲畜喝水的地方,更是孩子们玩耍嬉戏的自然天堂。近两年,河道旁兴建了两家沙场,大肆挖掘开采河床沙石,并堆起一座座沙丘堵塞河道,致使部分河段千疮百孔,河水成了“死水”,河底布满“黑洞”,周围人谈河色变。“哪儿敢在河边放羊啊,挖沙挖得河里早就深不见底啦!”居民刘玉柱说。今年14岁的小布仁家离河岸不远,望着近在咫尺的大河,他显得很沮丧:“大人再也不让我去河里游泳了,以前我和小伙伴天天去。”兴安盟水文勘测队的王工程师表示,河床被破坏后就会漂移改道冲刷河岸,加剧水土流失,“这一带都是泄洪区,如果降水过多需要泄洪时,小山一样的沙堆也影响泄洪。”

  在“破案会战”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乌兰浩特市公安局兴安派出所民警立即展开调查。经过多次的化装侦察和秘密取证,民警确认在这一河道内开采沙场的开采户均为非法经营。经周密部署,两名非法经营沙场的嫌疑人被抓获。据犯罪嫌疑人杨某供述,为获取非法利润,他雇佣3名民工,挖掘了长1600米、面积2万平方米的区域开采沙石,以每立方米30元的价格卖给用户,不到1年,非法所得逾19万元。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刘某也用同样的手段开采沙场近2年,非法所得30余万元。

  目前,两名犯罪嫌疑人及其他8名涉案人员已被取保候审。(记者 胡日查 实习记者 李雪 通讯员 王兰慧)

  别把“幸福”挖掉

  破坏环境牟取暴利的人被绳之以法,真是大快人心。高兴之余,不禁想问:在当地村民不堪其扰、“人人喊打”的情况下,这些人何以敢犯众怒?

  无非是丰厚的经济利益在作祟。看看被抓的两名非法挖沙人,短时间内就在河床上“挖”出了不菲的非法所得。他们是发财了,却苦了生息于此的农牧民,好端端一条河,竟成了一个“魔”。好在法网恢恢,在挖掉白音花嘎查“幸福”的同时,这些不法分子也挖掉了自己的“幸福”。乌兰浩特民警及时出手,给那些以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破坏性开发行为当头一棒。

  反观当下,此类现象在不少地方都有发生。受粗暴、短视的开发行为摧残,多少曾经的家园乐土“伤痕”累累,既伤了一方百姓的心,更伤了自然环境的“身”,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估量,也难以弥补。在此,奉劝那些以环境为代价牟取开发利益的人尽早收手,尽快“从良”,别只图一时的丰厚回报,把自己的幸福甚至子孙的幸福挖掉。(黄永锐)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亲密接触”奥运...
健康骑游
欢乐草原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
美丽的草原奇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锡林郭勒号上”的12小时
科尔沁沙地治理显成效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