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阿拉善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奔向幸福和谐的康庄大道
内蒙古新闻网  12-08-30 17:18 打印本页 来源: 阿拉善日报  
 

  美丽的向阳花成片盛开,如茵的绿草绵延向远方,偶有鸟儿“啾啾”叫着飞过树梢,打破乡村的宁静,在绿油油的庄稼地里,农民劳作的身影忽隐忽现……这样的田园画卷在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随处可见,在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过程中,示范区人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着家园。

  “今年雨水多,庄稼长得真好!”

  “嘎查新村都开始装修了,咱们很快就可以搬新家、住楼房了!”

  “我们田边的土路正在扩建,马上就能通车了!”

  在示范区,记者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谈论,从中也感受到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给示范区带来的活力。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此拉开了新一轮农村牧区建设高潮。示范区乘着改革的东风,开始了新的征程。而今,通过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和个人的努力,多数农民已经告别了靠贷款生产的日子,过上了每年都有节余的生活。

  今年,根据自治区及盟委、行署的要求,示范区将塔日阿图、乌兰恩格、乌兰呼都格三个嘎查列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点,再次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质量加以提升。

  乌兰恩格嘎查的别墅群。

  走进乌兰恩格嘎查,一排红瓦小别墅坐落在村中格外醒目,别墅的主人都是这里的农民,不由得让人心生羡慕。今年,乌兰恩格嘎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除了修建道路、改善电网和水网,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外,还扩大到新办工厂上。不久前,葵仁加工厂建成投产,将改变示范区农民种葵花只是简单售卖收入较低的被动局面,将葵花加工后再销售,不仅节省成本,还能提高售价增加收入,并逐步形成葵花产业链。此外,乌兰恩格嘎查还尝试用膜下滴灌的方式种植了500亩作物,目前庄稼长势良好,滴灌设备运行正常,让更多的农民对膜下滴灌这种节水种植方式有了信心。

  乌兰呼都格嘎查是一个纯牧业嘎查,为了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牧民的人均收入,示范区通过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退牧还草工程、移民扩镇工程和整村推进项目,把嘎查132户407名牧民由牧区移民到镇区和葡萄墩工业园区定居,从事二、三产业。目前,已完成76户牧民在葡萄墩工业园区的商业用房建设工程、60户牧民在镇区住房工程和嘎查卫生室建设工程,以上工程总投资913.8万元。此外,投资128.3万元建设的6户镇区商业楼已完成工程量的90%。

  塔日阿图嘎查是全盟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典型,这里的农民生活殷实,70%的家庭有小轿车,几乎家家都有电脑、智能手机、各类家电。许多家庭不光局限于种地,还同时从事三产等。今年,为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塔日阿图嘎查争取项目、自筹资金规划建设了移民新村,总投资5620万元,规划总面积8.77万平方米。

  塔日阿图嘎查党支部书记李剑英告诉记者,移民新村不仅建有100套住房,还建有联合队部,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将5个嘎查的资源整合,实现办公、活动、供暖等设施共享,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工作、生活质量。此外,新村还建有一个3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套建设各种娱乐设施、亮化工程、音乐喷泉等,为农牧民提供一个大型户外活动场所,并发展第三产业。

  记者在移民新村建设现场看到,今年开春动工的移民新村主体工程已近尾声,外墙开始贴瓷砖,内部装修开始安装门窗。看着这个示范区迄今为止最为庞大的建筑工程,听着建设者对未来美好前景的规划,记者感受到的是发展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曹颖)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加固黄河堤岸
苍天圣地阿拉善
2000米速度马圈赛
金秋采摘“乐翻天”
记者采访白旗工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户外越野挑战赛
全国女子曲棍球锦标赛赛况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