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托运行李破损 包头机场称只是中介 责任由航空公司承担
内蒙古新闻网  12-09-03 16:05 打印本页 来源: 包头晚报  
 

  8月30日上午11时25分,从北京到包头的航班刚刚抵达,原本安静的包头机场出站大厅顿时涌出许多提着行李行色匆匆的乘客。“我的行李怎么变得脏兮兮的,滑轮也不好使了。”从北京出差回来的王女士刚下飞机,看着新买的行李箱变了模样十分无奈。据了解,近几年,飞机受到越来越多出行旅客的青睐,而人流量的增多也暴露出机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其中因行李托运而引起的旅客投诉事件尤为严重。

  行李破损是常事

  据经常乘坐飞机出差的市民侯女士介绍,有一次,她从上海乘飞机回包头,取行李时,发现托运前完好无损的旅行箱一个滑轮掉了,在她的交涉下,得到了200元的赔偿。她告诉记者,她周围的同事也遇到过托运行李落尘、淋湿、破损甚至丢失的情况。

  家住包头的周先生很喜欢在假期里乘坐飞机到世界各地游玩。“有一次,我在包头机场下飞机时看到一位女士行李里的红酒在托运过程中磕碰洒了,并且将其他人的行李也弄湿了,但安检人员说,易碎品是免除责任的,机场方面不会给予赔偿。”周先生说,易碎品在托运前是要与乘客签免责单的,签订免责单后,一旦物品发生损坏,乘客就不能寻求赔偿了。

  丁女士是外地人,但经常要来包头看亲戚,她向记者反映,乘客拿行李出站时必须要经过机场人员的核实,机票与行李上的条形码要一致才可以出站,但在人流高峰期时,机场人员就不一一核实了,而是选择抽查或者干脆不检查。“虽然乘客认识自己的行李,但万一忙乱中疏漏拿错,或者有人故意拿走他人行李,丢失的责任该由谁来承担呢?”丁女士问。通过采访记者还了解到,许多乘客为了保证行李安全,在出门前都会做好充足的防护措施,在包头上学的刘川就是其中之一,“行李损坏是常事儿,所以每次上飞机前我都会在行李箱上安装几个密码锁,如果有需要打包的东西,就用纸箱装好然后裹上很多胶带。”刘川说,这样才能防止行李被损坏或者被淋湿。

  “机场只起中介作用”

  8月30日下午4点,记者联系到了包头机场行李查询部经理助理郑女士,她坦承,行李在运输过程中的落尘、淋湿、破损甚至丢失情况确有发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在装卸工人身上,机场目前只有5名装卸工人,我们虽然有明文规定要求装卸工人对行李轻拿轻放,但客流高峰期时,装卸工人太忙,发生意外磕碰也是在所难免。”郑女士说,每年的7月至9月是机场的旺季,航班客流量会骤增,但装卸工人数量有限,机场航空公司众多,难以面面俱到。

  “有时发生磕碰也不单是我们机场装卸工人的责任,因为行李在整个旅程中会经过多道程序,就拿北京到包头的航班来说,行李要从北京机场运到搬运车上再运到飞机上,到站后又要从飞机上运到搬运车上再运到传送带上,最后到乘客手中,途中经过很多程序,所以行李是什么时候损坏的,难以查证。”郑女士说。

  “我们机场只起中介作用,如果行李发生损坏也该由乘客所乘航班予以赔偿,我们只起联系的作用。”行李查询部李经理告诉记者,乘客的行李发生破损后可以携带行李牌、行李票、身份证、登机牌等证件来行李查询部登记,可以获得50元至200元的赔偿。“我们都是有规定的,不管损坏的东西值多少钱,都是由航空公司出钱承担,与我们机场无关,而且最高只能索赔200元。”李经理说。随后,记者多次拨打国际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的投诉电话,但均无人接听。(记者 李亚强 实习生 阿茹娜)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加固黄河堤岸
苍天圣地阿拉善
2000米速度马圈赛
金秋采摘“乐翻天”
记者采访白旗工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呼伦贝尔牧草丰收
全国女子曲棍球锦标赛赛况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