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企业脉动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推动IT变革、助力产业发展 中国移动“大云”进入2.0时代
内蒙古新闻网  12-09-04 11:27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云计算是IT产业的一次变革,它让IT资源和服务像水、电、气一样成为社会公共基础设施,通过互联网以按需使用、按量计费的方式交付给最终用户,云计算所具有的大规模、低成本、高弹性、资源共享等特点使其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云计算以“能力分散化、管理集中化”的方式革命性地改变企业的运作生态,对通信产业、IT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日,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云计算软件平台——中国移动“大云”在中国移动主办的2012年(第六届)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IMIC)上隆重发布。

  “大云”进入2.0时代

  “大云”产品解决方案构建在标准PC服务器集群之上,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应用使产品具备强大的水平扩展能力,全系统无单点故障的设计方案提高了产品服务的可用性,自动化管理和监控平台为大规模服务能力提供了保障。经过五年的积累,作为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核心基础产品组件, “大云”已形成包括IaaS、分析型PaaS、交易型PaaS以及云管理系统在内的四大类十三项产品,成功打造了中国移动的云计算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移动主办的第六届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上,“大云”2.0版本将正式发布,这是“大云”研发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事件。“大云”IaaS产品主要包括弹性计算系统,分布式对象存储系统、弹性块存储系统、文件中间件等。分析型PaaS产品主要包括并行数据挖掘系统、搜索引擎系统、结构化海量数据管理系统、商务智能平台等。相比较“大云”1.5版本,“大云”2.0不仅在擅长的IaaS类和分析类PaaS类产品上做出了优化改进,并且增加了在线交易类产品,包括分布式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一个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海量数据的实时交易处理、准实时复杂关系查询处理)和分布式键值对数据库(一个支持高并发、高可扩展、无单点故障、数据模型相对简单的分布式Key-Value数据存储系统。该系统支持表schema定义,通过多个主节点保证系统的高可用,通过数据本地化提供较高的数据读写能力)。另外在分析类PaaS层面,“大云”2.0增加了图分析平台(一个基于x86架构普通计算机集群和BSP模型的并行计算框架系统,主要用于具有迭代特性的海量数据处理任务)。

  与“大云”2.0同时发布的还有“大云”开发者社区,它将成为大云合作伙伴、开放实验室成员、开源爱好者以及关心大云的云计算爱好者获取资料、申请资源、开源讨论和以及相互交流的窗口。

  制定开放标准引领产业,推动产业链共赢

  标准已日益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同样,云计算标准体系的建设和相关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我国云计算技术、产业及应用发展及相关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中国移动自2009年以来就已经将推动和促进云计算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标准化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之一。中国移动参加DMTF、SNIA、CCSA标注化会议,作为中国国家体成员参加ISO SC38云计算标准化会议并代表中国发言,作为组长单位参加IT服务标准化工作组云计算专业组的筹建工作,作为负责人组织《云计算服务通用要求》的国家/行业标准编写工作,在SOA标准工作组牵头初步建立弹性计算、对象存储两个项目。

  在开源推动方面,中国移动与Hadoop社区进行合作,提交多个NameNode、磁盘管理等解决方案,贡献源代码,并在Hadoop summit上发言。中国移动还与Opennebula讨论项目的功能需求和发展方向,在opennebula社区开博介绍大云基于opennebula平台构建公众服务云的经验,并计划以patch形式贡献BC-EC针对opennebula的功能进行的改进和优化。

  2010年9月,中国移动大云正式加入国际云计算测试床OpenCirrus,“大云”平台成为Open Cirrus全球节点之一。2012年6月,中国移动承办了第七届OpenCirrus峰会。中国移动已经发起了依托大云的产业联盟开放实验室,并携手开放实验室部分成员一同参加了2012年第四届云计算大会。

  国内云计算产业总体处于初级阶段,大规模商业应用模式仍未形成,离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尚有不小距离。作为中国云计算产业的领航者,中国移动“大云”将以开放的姿态,与产业各方一道推动整个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 王彤 ]

加固黄河堤岸
苍天圣地阿拉善
2000米速度马圈赛
金秋采摘“乐翻天”
记者采访白旗工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呼伦贝尔牧草丰收
全国女子曲棍球锦标赛赛况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