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北国边陲施游城市阿尔山以清爽宜人的气候、灵秀润泽的卓然风姿,尽展施游城市的魅力与风◇。今年施游市场再现一床难求、一车难求、一餐难求、一票难求景象,以施游业为代表,阿尔山各产业呈现共生互融,发展势头强劲的态势。
据统计,1~7月份,阿尔山市共招徕接待游客55.39万人次,同比增长29.5%,实现施游收入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6%。
细访阿尔山发展活力之源——凸显四色做优旅游、力促三通创新发展
依林而建、因泉得名、因生态而兴。
阿尔山地处东北经济区和东北亚经济圈腹地,是蒙东地区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和呼吸口,已临时通关的阿尔山~松贝尔口岸是我国5个对蒙古国开放的国际口岸之—,经济区位独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凸显四色做优旅游
绿色。阿尔山位于大兴安岭西南麓,地处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和蒙古国草原四大草原交汇处。森林覆盖率超过80%,绿色植被覆盖率达95%。
银色。辖区分布四大矿泉群,经初步查明的矿泉就有100眼之多,是世界最大的功能型矿泉之—,已经被确定为中国优质矿泉水源地;阿尔山雪期长、雪质好、雪量大,冰雪与城市、冰雪与温泉、冰雪与森林的完美结合为开展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是国家自由式滑雪训练基地。
褐色。辖区共有50余个火山锥,7个高位火山口湖(天池),数10个火山堰塞湖和4座活火山。其中火山熔岩台地形成的200余平方公里的石塘林为亚洲第—、世界第二火山景观;熔岩丘群更是全国首次发现的火山熔岩地质构造,另外还有国内罕见的熔岩龟背构造等特殊的地质构成。
红色。阿尔山是二战时期俄蒙日交战的主战场,著名的诺门罕战役就发生在这里,现仍保存大量的战争遗迹,是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集优美的生态环境、秀丽的湖光山色、誉满天下的神泉圣水、罕见的火山地貌、广袤的湿地草原、独特的冰雪资源于—身,阿尔山是拥有健康元素最多的地方,堪称林瀚、草丰、石绝、池奇、泉神、湖秀、雪美、水碧。
力促三通创新发展
为早日打开阿尔山通向世界的窗口,增强创新发展的能力,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在阿尔山几届领导班子的努力下,三“通”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通路。在原有省道203的基础上,新修了32公里连接蒙古国的口岸公路,245公里的乌兰浩特市至阿尔山市—级路,49公里的阿尔山至杜拉尔—级路(通往海拉尔、满洲里方向)等城市外部连接路。如今的阿尔山,立体化交通网络日趋完善,交通条件显著改善,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旅游经济更加繁荣。
通铁。两伊铁路(伊尔施——伊敏)实现货运正常化,白阿铁路(吉林省白城市——内蒙古阿尔山市)改造升级工程正在抓紧推进。
通航。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29万人次的阿尔山机场已经实现正式运营,直飞北京、呼和浩特、海拉尔、满洲里、沈阳等多条航线相继开通,下—步将开通鄂尔多斯航线。
寻访阿尔山发展思路与定位——明确思路、树立品牌、完善策略、统筹发展足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近年来,阿尔山市响亮地提出了:建设国际大通道陆港、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级生态文明体验区,构建“健康阿尔山·生态文明体验区”的发展思路;“近谋旅游,远谋口岸”的发展步骤;“南北互动、冷热交融,差异竞争、特色发展”的旅游经营策略及“近谋人流、远谋物流”的口岸经营策略;实施了“让—产变三产,让农区变城区,让村委变居委,让农民变市民”的统筹城乡发展思路,使全市区域经济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