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百姓生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基层·采风】毕力格的蒙古文书馆
 

  9月8日清晨五点半,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巴音希利嘎查牧民毕力格起了床,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喝过早茶,他便匆忙赶到牧场照料家里的羊群,所有的活儿必须在8点前干完,因为他的毕力贡仓蒙古文书馆要准时开馆。

  从牧场回到书馆,昨天打电话说来借书的同嘎查牧民特日格勒已经在院子里等他了。毕力格拿出了昨天已经准备好的3本有关法律方面的书递给了特日格勒。之后,他开始打扫卫生、整理书目、更换期刊,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两年。

  两年前,毕力格和在出版社工作的弟弟,看着自家的3000多册蒙古文书籍,想了很久:得想法把这些书保护起来。不久,毕力格在草原上建起了3座蒙古包,中间的大包是藏书馆,右包内以图片形式展示蒙古文图书印刷史,左包专为蒙古族文人墨客们交流创作提供场地。毕力贡仓蒙古文书馆于当年7月10日正式开馆。

  毕力贡仓蒙古文书馆还继承了蒙古族一项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淡出人们视线的古老传统:祭书。每年农历四月十三,从各地赶来的蒙古族著名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以及当地牧民,把刻有蒙古文书馆图书书名的石头添在敖包上。“这些祭敖包用的石头也有来历,是从阿拉善盟拉过来的,那里的石头耐风化,保存得更长久。”毕力格解释说。目前,敖包上已经累积了一万多块石头。

  祭书活动让毕力贡仓蒙古文书馆声名远播。两年来,共接待了来自新疆、西藏及我区各地的读者、游客1万多人次。许多人还把家里收藏多年的蒙古文书籍送到书馆,蒙古族作家白齐日麦乐图也将收藏的7000多本蒙古文书籍捐献给了书馆。目前,毕力贡仓蒙古文书馆共有1万多种、3万多册蒙古文书籍,100余幅蒙古族名人像,还有200多件当代蒙古文著作原始手稿。

  在离书馆不远的地方,一座占地400多平方米、颇具规模的毕力贡仓蒙古文图书印刷博物馆即将落成。为了这个书馆,毕力格倾尽全力,已经投入了100多万元,这些钱都是他自己省吃俭用的积蓄。“我只是想尽自己之力保护蒙古文书籍,让它能够更长久地传承下去。”刚送走当天最后一批读者的毕力格站在书馆门口对记者说。(记者杨利伟 王连英)

[责任编辑 王美花 ]

骑行倡环保
爱心义诊
春色满园
北梁贫困女童领到...
票价优惠 百姓实惠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文化共享工程走进蒙古族幼儿园
接春羔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