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 > 走基层 看发展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寻路呼伦贝尔:看大美草原的“双赢”发展之道
内蒙古新闻网  12-09-28 15:58 打印本页 来源: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基尔果山天池(图片由呼伦贝尔市旅游局提供)

  人民网呼伦贝尔9月28日电(记者富丽娟)呼伦贝尔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地方。

  “最美的草原”、“陆地最大的地级城市”、“最大的原始森林”、“最大的陆路口岸”,这几个中国之最,造就了这片大美草原、神奇净土。近年以来,作为世界四大草原中唯一极少污染、保留着自然古朴和独特风情的天然草原,呼伦贝尔依托资源优势谋求科学发展,在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中不断寻求平衡点,走出了一条符合呼伦贝尔实际、美丽与发展双赢的科学发展之路。

  美丽守护: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效益

  呼伦贝尔有着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据有关数据显示,呼伦贝尔地下资源十分富集,境内海拉尔盆地和大兴安岭、得尔布干成矿带蕴藏丰富的煤炭、石油、有色金属资源,煤炭探明储量1936亿吨,预测资源量超过2000亿吨。石油探明储量1亿吨,预测储量10亿吨。有色金属探明保有储量1000多万吨。而呼伦贝尔的水资源贮量占据了自治区的73%。这也就意味着,在能源基地的建设上,呼伦贝尔得天独厚。

  然而在资源的开发方面,深爱这片草原的呼伦贝尔人并没有被利益冲昏头脑,而是一直小心翼翼、坚持不懈地遵循着“美丽发展”之道。

  呼伦贝尔市委书记罗志虎对“美丽发展”作出了这样的诠释——美丽,就是针对一个完好的生态系统,搞一切开发,上一切项目,都立足保护优先,守护好绿色,守护好美丽。另一方面,呼伦贝尔不发展也不行,只有发展了,才有财力搞生态、搞民生保障,否则,保护美丽只是一句空话。

  据了解,扎赉诺尔、大雁、伊敏、宝日希勒,是呼伦贝尔历史上开发的四大煤矿。直到煤炭紧俏的今天,呼伦贝尔采煤区还集中在这四个区域,并没有遍地开花。

  “抓大放小”,已经成为呼伦贝尔市引进工业项目的重要原则,宝日希勒镇矿区不同时期的发展便是这一原则的最好见证。

  由海拉尔区一路向北,辽阔的的巴尔虎草原上秋意渐浓,一派天高云淡的牧野风光。在陈巴尔虎旗宝日希勒镇,我们作半日停留,目睹了“美丽守护”在这片土地上的精彩演绎。

  宝日希勒是陈巴尔虎旗煤炭储蓄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煤炭开发已有多年历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鼓励发展乡镇企业、个体经济,全国各地小煤窑蜂拥而起,最多的时候达120个。

  无序开采给巴尔虎草原带来“重伤”——由矿业开发带来的采空区地面塌陷开始出现,如同月球表面大大小小的陨石坑。

  草原在哭泣。

  “这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但教训却发人深省”——宝日希勒镇副镇长邵智佳提及此事,至今仍唏嘘不已。

  从1988年起,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开始对小煤窑进行规范治理。截止2002年宝日希勒地区的小煤窑基本全部关闭。于此同时,被自治区列入地质环境治理46项重点矿山之一的闭坑矿区,迎来绿色治理的塌陷矿区终于开始“旧貌换新颜”。

呼伦贝尔草原(图片由呼伦贝尔市旅游局提供)

  秋日的巴尔虎草原深处,整齐的草原植被一望无边,远处的牧人悠闲自得地放牧着成群的牛羊。

  据同行的陈巴尔虎旗国土资源局局长崔国臣介绍,宝日希勒闭坑区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自2003年起共分六期治理,目前已完成五期治理工程、12.1平方公里的整理工程通过验收。

  如今,摒弃了旧时无序开采的宝日希勒,建成了大型现代化能源企业神华集团,成为呼伦贝尔几个重要的经济支点之一。

  “用1%的开发节点,释放99%的草原森林”,呼伦贝尔的工业化理念从一开始就占据了高起点。

  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呼伦贝尔园区化进程中的“代表作”之一。该开发区是由原呼伦贝尔工业园区、呼伦贝尔经济开发区、陈旗工业园区、海拉尔产业基地整合而成,实现了区域内基础设施、资源、人力的共享互补,功能定位更为清晰,提升了资本资源的组合效率。2011年,这片98.7平方公里的土地,实现工业总产值196亿元,累计招商引资554亿元。

  98.7平方公里,占呼伦贝尔土地总面积不足0.04%,而196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却占到了当年呼伦贝尔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40.7亿元的18.8%。也就是说,在1/2500的土地上,实现了近1/5的工业总产值。

  这个鲜明的比例,充分体现出美丽发展中的呼伦贝尔的工业特质: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效益。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草原上的图书室
新学年开始了
带着毛驴闯市场
动态清零 零就业家庭
胜利者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秋菊绽放塞外青城
内蒙古博牙高速公路即将开通运营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