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尔果山天池(图片由呼伦贝尔市旅游局提供)
人民网呼伦贝尔9月28日电(记者富丽娟)呼伦贝尔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地方。
“最美的草原”、“陆地最大的地级城市”、“最大的原始森林”、“最大的陆路口岸”,这几个中国之最,造就了这片大美草原、神奇净土。近年以来,作为世界四大草原中唯一极少污染、保留着自然古朴和独特风情的天然草原,呼伦贝尔依托资源优势谋求科学发展,在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中不断寻求平衡点,走出了一条符合呼伦贝尔实际、美丽与发展双赢的科学发展之路。
美丽守护: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效益
呼伦贝尔有着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据有关数据显示,呼伦贝尔地下资源十分富集,境内海拉尔盆地和大兴安岭、得尔布干成矿带蕴藏丰富的煤炭、石油、有色金属资源,煤炭探明储量1936亿吨,预测资源量超过2000亿吨。石油探明储量1亿吨,预测储量10亿吨。有色金属探明保有储量1000多万吨。而呼伦贝尔的水资源贮量占据了自治区的73%。这也就意味着,在能源基地的建设上,呼伦贝尔得天独厚。
然而在资源的开发方面,深爱这片草原的呼伦贝尔人并没有被利益冲昏头脑,而是一直小心翼翼、坚持不懈地遵循着“美丽发展”之道。
呼伦贝尔市委书记罗志虎对“美丽发展”作出了这样的诠释——美丽,就是针对一个完好的生态系统,搞一切开发,上一切项目,都立足保护优先,守护好绿色,守护好美丽。另一方面,呼伦贝尔不发展也不行,只有发展了,才有财力搞生态、搞民生保障,否则,保护美丽只是一句空话。
据了解,扎赉诺尔、大雁、伊敏、宝日希勒,是呼伦贝尔历史上开发的四大煤矿。直到煤炭紧俏的今天,呼伦贝尔采煤区还集中在这四个区域,并没有遍地开花。
“抓大放小”,已经成为呼伦贝尔市引进工业项目的重要原则,宝日希勒镇矿区不同时期的发展便是这一原则的最好见证。
由海拉尔区一路向北,辽阔的的巴尔虎草原上秋意渐浓,一派天高云淡的牧野风光。在陈巴尔虎旗宝日希勒镇,我们作半日停留,目睹了“美丽守护”在这片土地上的精彩演绎。
宝日希勒是陈巴尔虎旗煤炭储蓄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煤炭开发已有多年历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鼓励发展乡镇企业、个体经济,全国各地小煤窑蜂拥而起,最多的时候达120个。
无序开采给巴尔虎草原带来“重伤”——由矿业开发带来的采空区地面塌陷开始出现,如同月球表面大大小小的陨石坑。
草原在哭泣。
“这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但教训却发人深省”——宝日希勒镇副镇长邵智佳提及此事,至今仍唏嘘不已。
从1988年起,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开始对小煤窑进行规范治理。截止2002年宝日希勒地区的小煤窑基本全部关闭。于此同时,被自治区列入地质环境治理46项重点矿山之一的闭坑矿区,迎来绿色治理的塌陷矿区终于开始“旧貌换新颜”。
呼伦贝尔草原(图片由呼伦贝尔市旅游局提供)
秋日的巴尔虎草原深处,整齐的草原植被一望无边,远处的牧人悠闲自得地放牧着成群的牛羊。
据同行的陈巴尔虎旗国土资源局局长崔国臣介绍,宝日希勒闭坑区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自2003年起共分六期治理,目前已完成五期治理工程、12.1平方公里的整理工程通过验收。
如今,摒弃了旧时无序开采的宝日希勒,建成了大型现代化能源企业神华集团,成为呼伦贝尔几个重要的经济支点之一。
“用1%的开发节点,释放99%的草原森林”,呼伦贝尔的工业化理念从一开始就占据了高起点。
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呼伦贝尔园区化进程中的“代表作”之一。该开发区是由原呼伦贝尔工业园区、呼伦贝尔经济开发区、陈旗工业园区、海拉尔产业基地整合而成,实现了区域内基础设施、资源、人力的共享互补,功能定位更为清晰,提升了资本资源的组合效率。2011年,这片98.7平方公里的土地,实现工业总产值196亿元,累计招商引资554亿元。
98.7平方公里,占呼伦贝尔土地总面积不足0.04%,而196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却占到了当年呼伦贝尔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40.7亿元的18.8%。也就是说,在1/2500的土地上,实现了近1/5的工业总产值。
这个鲜明的比例,充分体现出美丽发展中的呼伦贝尔的工业特质: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