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草原上通讯很不方便,如今牧民家家有手机。图为多兰扎布正在和亲戚通话。
老人家的牧场,各种现代化畜牧设施很齐全。
蒙古包里,老人和重孙子一起看那达幕。
大孙女开着“嫁妆车”回来了。
“开着轿车赶着羊,我家牧场好风光。”
金秋9月,再一次踏上新巴尔虎右旗草原,回访几年前采访过的多兰扎布老人。
多兰扎布一家是被牧人们津津乐道的特殊家庭。老人早年守寡,靠着勤劳的双手,独自抚养4个儿女长大成人。谁料天降不测,大儿子和小儿子先后因为意外和疾病离开人世,白发人送走黑发人。奶奶擦干泪水,再次担当起母亲的角色,拉扯4个年幼的孙女。如今,听说3个孙女已经成家,有了孩子。还有一个小孙女与奶奶一起生活,祖孙一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
一见我们,多兰扎布用蒙语招呼:“赛白奴!”几年没见,老人身子骨看上去还是那么硬朗,一样的黑瘦,一样的沧桑,脸上密布着条条深如刀刻的皱纹。
听说我们来了,老人的大孙女开着自己的小轿车赶来,还带来了2岁的女儿、老人的重孙女乌日罕,祖孙四代人说说笑笑,好一个和美的四世同堂之家!
多兰扎布说,现在的生活真是比以前好多了,丈夫刚刚去世那几年,她家还是苏木里有名的贫困户,整日起早贪黑,依旧缺吃少穿。现在,家中有万亩草场,牛羊成群,每年放牧的纯收入就能达到15万元。前几年,老人买了一辆轿车,放羊、圈羊、赶集这些从前让她发愁的活计就进入了“四轮时代”,方便多了。3个孙女相继长大成家,奶奶给每个孙女都买了一辆汽车当嫁妆,成了远近流传的佳话。
除了汽车,多兰扎布家还配备了新型风力发电机、棚车、摩托车、拖拉机等,各种现代化畜牧设施一应俱全。靠着这些机械“帮手”,牧场上很多只有强壮的蒙古族汉子才能做的苦活累活,她一个69岁的老太太就独自承担了。
多兰扎布拿出一张影碟,给我们看苏木牧民自办的那达慕盛况。“富了!大家都富了!这几年牧民自家掏钱办那达慕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老人和我们议论着。“这些年好政策越来越多了,我家草场旗里每年每亩给奖补2块多钱,还有医疗补助,生病也不用愁。”老人说,“现在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让4个孙女念上大学,我把希望寄托在重孙身上。旗里今年开始推行牧民住房公积金制度,我打算参加,将来在旗里买楼房,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
孙女结婚送车,重孙上学送楼。我们不仅赞叹:“老额吉,您真了不起!”(记者白江宏通讯员金仓乌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