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喜迎十八大•刑侦】刑侦:从磨破嘴到点鼠标
内蒙古新闻网  12-10-25 10:28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宋志成从警20多年,对于10年来刑警的变化感触颇深,“测谎仪从最初的第一代更新换代到现在的十二代,我满头黑发也全花白了。”

  宋志成的感受仅仅是“科技强警”的一个缩影。10年来,公安干警的装备、技术、信息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心理测试助破案

  10月23日早晨7点,在单位值班的宋志成将准备好的问题输入电脑,为了询问嫌疑人,凌晨5点他便躺在床上开始思索,略有灵感便拿起放在枕头旁的笔记本记录下来。

  8点,宋志成来到水房用凉水抹了一把脸,匆匆到楼下食堂拨拉了一碗面条,便与同事开车直奔呼市公安局回民区分局。“今天要对4名嫌疑人进行测谎,每名疑犯用时大约3小时,估计要加个班儿。”为了盘查此起案件的嫌疑人,宋志成已经连续5天加班加点,午饭,只能在盘查嫌疑人的空档抽空吃泡面。

  宋志成是呼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的一名测谎专家,是呼市地区专业领域的权威人物。“警方在办案中遇到了疑难案件,我便会到场进行协助”。

  宋警官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2009年6月14日的一起案件,和林县盛乐园三铺村村民武某说本村村民武某某和妻子郭某某二人来到他家门前,声称当天中午武某用尖刀把郭某某的大腿捅伤,要讨个说法,而武某却拒不承认自己捅人,双方发生争执并厮打。

  民警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难以判断,宋志成前往盛乐园派出所协助破案。在熟悉案情的基础上,宋志成分别对三人进行心理测试。经测试,被测人武某是诚实反应,声称没有用刀捅伤过人说的是实话。而武某某、郭某某的反应是说谎反应,郭某某的大腿是被丈夫武某某捅伤的。

  在测谎仪面前,武某某夫妇交代了实情。

  近年来,宋志成利用心理测试技术为呼市市四区分局、旗县公安局及兄弟盟市办理了刑事案件1000余起,利用心理测试技术直接破案100余起,还大量地应用心理测试技术对各起案件的嫌疑人做排除工作,几年来,经宋志成心理测试排除掉的嫌疑人就达1000余人。

  宋志成说,心理测试作为一门新兴的高科技技术,在侦查破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再全靠腿跟嘴

  呼市公安局城南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杜胜利,是一名从事多年刑警工作的基层民警,平常话不多,不苟言笑,“是由于多年的职业病养成的坏毛病”。杜胜利每天上午到单位,第一件事先将电脑打开,接着按照电脑显示的流程来安排当天的工作。“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了,以前喜欢把一天的工作记在日记本上,现在已经习惯在电脑上浏览。”

  谈起之前侦破案件与现在侦破案件的区别,杜胜利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查案子全靠腿跟嘴,各部门单打独斗,通常为抓到嫌疑人只能靠人海战术,连续摸排、蹲守10多天是家常便饭。而如今,在信息部门和技术部门的大力支撑下,查案子可能动几下鼠标就锁定了嫌疑人,破案速度快效率也高。”

  “2000年左右,我们辖区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当时人心惶惶,为了尽快将嫌疑人抓捕归案,局长亲自带队在方圆百里挨家挨户逐一询问盘查,我跟同事被分配到郊区进行排查,两人连续三天在崎岖的山路上徒步摸排上百里,询问不下千人,那时信息不发达全靠询问群众获取线索,最后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找到已经逃往山西的嫌疑人。”杜胜利说,现在发生类似的盗窃案,领导根据多年的办案经验分析案情,通过对现场遗留物进行检验、鉴定,在信息手段和技术手段的大力支撑下,在电脑前动动鼠标,便能对嫌疑人所在地点准确定位,迅速出击对其进行抓捕。

  DNA揪出流窜犯

  在犯罪现场找出残留的遗留物,对遗留物抽丝剥茧找出DNA,然后与锁定嫌疑人的DNA进行比对,最终认定犯罪嫌疑人。这是港剧《法证先锋》的经典镜头,而这样的内容在呼市公安局DNA实验室,民警们每天都在上演。

  “以前如果有凶杀现场,我们到现场收集物证后,化验DNA需要公安厅和公安部技术支持,有时候上面有案子,我们需要排队等待,在破案上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2008年6月30日后,随着呼市地区第一个法庭科学DNA检验鉴定机构建立,检验DNA无需再排队等待。

  2011年1月26日,新城区一家咖啡屋的女老板被人杀死在店内。

  接到报案后,呼市公安局和新城分局侦查员和技术人员赶到现场侦查,发现这是一起随机性的流窜作案,但由于案发地点人流量大,给案件侦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现场勘查中,DNA工作人员在案发现场提取生物检材40余份,DNA实验室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连夜对40余份生物检材以及嫌疑人的样本共计百余份进行检验,最终检出一名男子的DNA分型,断定该名男子作案嫌疑极大。工作人员又对新城区公安分局送检的1名嫌疑人郭某的血样进行了检验,经比对,嫌疑人郭某的DNA检测结果与现场提取的3处物证一致,结合郭某的口供,确定郭某为该案的犯罪嫌疑人。

  截至目前,DNA实验室已受理各种案件1300余起,各类检材2万余份,通过DNA技术直接破获或起作用的案件达100余起;其中,重特大案件及疑难案件达100余起。2011年,DNA实验室共受理各类案件400余起,各类检材近万份,其中重大案件80余起。(记者 齐晓英)

[责任编辑 范悦怡 ]

深秋美景
金秋喜事有几多
“水稻之乡”喜增收
乌海葡萄丰收了!
集贸市场人头攒动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晚秋雪景
大雪致绿化树很“受伤”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