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的大唐塞罕坝风电场。本报记者贺勇摄
纯净高远的蓝天,碧绿广袤的草原。这是很多人印象中的内蒙古。
如今走马内蒙古,从东到西,横跨东北、华北、西北,辽阔的土地上,蓝天绿草依旧,不仅有白色羊群,花色牛群,还有黑色煤炭和其他丰富的矿产,色彩斑斓的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
家里的电、身上的衣、桌上的奶,全国人民的生活几乎都与内蒙古的能源产业、农牧业息息相关。昔日靠天吃饭、逐水草而居、长期欠发达的北部边疆省区内蒙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脱胎换骨,改天换地,探索走出一条不断强化农牧业基础,加快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新路子。
短短十年间,内蒙古牛奶、羊肉产量双双跃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乳制品和肉食品的重要生产供应基地;依托煤炭等资源优势,建成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六大优势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城镇人口从2000年的42.7%提升到去年的56.6%,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内蒙古这匹骏马已然从祖国北疆腾跃而起!
内蒙古跨越式发展的动力何在?他们探索的新路子新在哪里?创造了怎样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踏上了这块辽阔神奇的土地。
资源经济如何转型
及早转,主动转,坚持煤炭深加工和非煤产业“两条腿”走路,建设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昔日底子薄、起点低的内蒙古因煤而兴、缘煤而富,创造出经济腾飞的奇迹,令人刮目相看。2011年工业增加值达到7159亿元,居全国第十三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3%,继山西、河南、江苏之后,内蒙古成为第四个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的省份,标志着内蒙古已经从农牧业主导型经济转变为工业主导型经济。
但也有不少人不以为然,“内蒙古不就是靠资源嘛。”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潘照东却有不同看法:“我们从未否认过自身的资源优势,但内蒙古的快速崛起,走的是一条依托而不依赖资源、不断转型升级的现代工业经济发展之路。”
依煤而电、依煤而化、依煤而冶,延长产业链,做强煤产业。
内蒙古煤炭资源全国第一,探明储量多达7000多亿吨。但内蒙古正在跨越单纯挖煤、卖煤的阶段。把目光投向煤炭的就地转化增值和深加工:让“煤从空中走”——发电、“煤从管道走”——制油。
“一吨煤直接销售,利润是145元。我们用间接煤制油法,制成油利润就会翻倍,附加值提升100%。”内蒙古伊泰公司煤制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菅青娥说。这家位于全国第一产煤大县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的工厂里,看不见煤尘飞扬,听不到隆隆机器声,一座座大型煤制油设备在计算机控制下,静静地运转着。截至今年7月底,伊泰稳定产油9.9万吨,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18万吨的一期设计产能水平。
在准格尔旗大路新区煤化工基地,闻不到刺鼻的化学气体味道,现代化除尘、脱硫等环保设备优先运行。“绿色、环保、清洁是我们的追求。”久泰能源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光亮告诉记者,该企业100万吨煤制甲醇、10万吨二甲醚项目已投产。用煤制甲醇产生的利润是直接卖煤的2倍,再由甲醇制二甲醚则是卖煤的5倍。二甲醚作为优质燃料,不愁销路。“煤基化工业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更是带动整个内蒙古产业升级的驱动力之一。”大路新区管委会主任华瑞锋说。
资源是内蒙古的优势,但资源优势很容易变成资源陷阱。如何让内蒙古摆脱“一煤独大”的困境,一直是内蒙古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并积极谋求破解之道的课题。
“一定不能等到资源枯竭的时候才去转,要及早转型、主动转型、依靠自己的力量转型。在鼎盛时期、投资吸引力大的时刻,要将目光放长远,积极谋划、加快推进非煤产业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指出。
在这种“及早转型”思路的指引下,内蒙古在继续大力发展煤及与煤相关产业的同时,努力培育更多的支柱产业。
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最现实的路径是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在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上做文章。
内蒙古提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发展面向内蒙古市场的煤机、化机、风机、重型汽车等产业。“因为我们有一定的基础,包头是装备制造业的老基地。华泰欧IV柴油发动机和自动变速箱下线、奇瑞汽车产业园基本落成,这些新项目使鄂尔多斯装备制造业初具规模。”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委员会主任牙萨宁说。
发展非资源型产业,高科技、信息化不可或缺。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云计算等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在内蒙古起步。
在呼和浩特市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已全面开工。“我们选择内蒙古的原因,是它独特的综合优势。”云计算项目负责人说,大型计算机中心的选址有不能断电、离主光缆近、散热成本低等诸多苛刻要求,而这些正是内蒙古的优势所在:火电、风电充足,距离北京主光缆仅400余公里,全年平均气温低于15摄氏度,超过半年的时间可自然降温。“资源、区位、气候、土地、电价、劳动力等综合优势,已经成为内蒙古转方式、调结构、优发展的新引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巴特尔说。
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就要调整投资结构。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业。今年上半年,内蒙古机械装备制造、化工和冶金等非煤产业投资增速均超过50%,总量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44.8%,提高8.5个百分点。包头装备制造业、呼和浩特新能源和云计算产业、赤峰承接东北工业基地产业转移等产业集群的建设,正有力推动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显现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晚起步,园区高起点。
内蒙古工业发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摒弃家家点火、村村冒烟的发展模式,一开始就让企业进园区,集约化利用土地。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内蒙古工业园区化进程中的“代表作”之一。2011年,这片相当于呼伦贝尔1/2500的土地上,创造了全市近1/5的工业总产值。“我们的思路是开发一小片,保护一大片,用1%的土地集中发展工业,保护99%的草原,做到美丽与发展双赢。”呼伦贝尔市市委书记罗志虎说。
“人们常说,内蒙古的优势是资源,这只是基础,内蒙古真正的优势是靠近市场,紧邻京津冀、黑吉辽等地区,靠近出海口。”胡春华说,抓住用好这个优势,内蒙古才能够有效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牧业基础怎样不削弱更强化
农区增产,牧区增绿,产业化让一个个农牧业名牌产品从草原走向全国
工业增长的势头再猛,农牧业基础不稳固,也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平稳协调发展。
“这些年来尤为难得的是,内蒙古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农牧区,农牧业基础得到不断强化。”内蒙古发改委主任梁铁城表示。
红的荞麦、白的莜麦、金灿灿的小麦,大型收割机穿梭广袤田间,一片丰收的景象。“我们也是大粮仓。”在内蒙古农区采访,常听到干部群众这样自豪地说。
在内蒙古,矿产资源和畜牧业是主业。“光挖煤就能挖几百年,用得着费那么大力气种田吗?”
“吃饭是自己的事,还是要靠自己,要舍得在农业上投入。”内蒙古农牧业厅厅长郭健说。
内蒙古自然条件差,“三年两小旱,七年一大旱”,虫灾、风灾等自然灾害频发。
旱,就让作物小口喝水。今年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南昌村的农民备耕又多了一项新内容——发展膜下滴灌,把传统的“浇地”变成“浇苗”,既节约了水资源,肥料也通过滴管直接输送到作物的根部,提高了吸收利用率,每亩节水增收达260元以上。
用工业上赚来的钱,发展农业。
内蒙古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发展节水灌溉,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惠农力度,补贴种粮农民。同时,不允许各地擅自开荒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今年内蒙古农业丰收已成定局,粮食产量预计突破500亿斤大关,实现历史性连续9年丰收。”郭健说。
而今,内蒙古已经成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5个商品粮调出区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粮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内蒙古与很多省区不同,除了“三农”,还有“三牧”问题。13亿亩天然草原,不仅是牲畜的“粮仓”,牧民赖以生存的“饭碗”,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
“牲畜多了,草就长不好;草不好,牛羊就不上膘、卖不上好价钱,收入就少,人们便使劲扩大养殖量;畜群减不了,草场生态难以好转。”牧区一度超载过牧不堪重负,走入恶性循环,粗放的生产方式使牧区发展难以为继。
生态与生计似乎成了一个死结。难题如何解?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转”,畜牧业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分散走向集约。这几年,内蒙古通过推行禁牧休牧轮牧,给草原“放假”,加强草原水利、暖棚等基础设施建设,让草原畜牧业由天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牧民减畜不减收。持续增加牧业的科技含量,改良牛羊品种,推行良种、良法,畜牧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2011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1.08亿头(只),连续7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
“转”,畜牧业由卖“原字号”走向卖制成品。这几年,畜牧加工企业不断壮大,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伊利、蒙牛、鄂尔多斯、小肥羊等品牌与牧民结成利益共同体,面向大市场,叫响了“草原制造”,成为带动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牧民增收的中坚力量。
“跟着企业干、围着基地转”。内蒙古的畜牧业已经形成为养而种、为加而养、为销而加的良性循环产业链,奠定了大企业带动大基地、大基地支持大企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据统计,全区158万户农牧民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占农牧户总数的40%以上,从产业化中人均实现纯收入3027元,同比增长13.1%,占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7.3%。
“转”,草原由一产为主走向三产。禁牧一年,山坡披绿;禁牧两年,青草葱葱……几年下来,绿了草原,少了风沙,多了游客。草原不再单纯放牧牛羊,而成了观光休闲的旅游基地。
躺在草原上,闻着草香,听着牧歌,看着雁成行。草原返绿,生态好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到旅游旺季,宾馆饭店家家爆满,一大批“牧家乐”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牧民放下牧羊鞭,吃上旅游饭,草原愈发显出蓬勃生机。
“不再放牛牧羊,草原没那么累了,我还比以前挣得多,心里舒坦啊!”伊金霍洛旗牧民那仁达赖说,他把草原承包给旅游公司后,每年不仅能得到一笔承包费,还能在公司打工赚钱,生活更稳定了。
解开了生态与生计的结,草原美了,牧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