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中国骆驼之乡·阿拉善”命名授牌揭碑仪式在巴彦浩特隆重举行,这标志着阿拉善双峰驼顺利通过国家农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驼乡”之美誉可谓实至名归。
命名仪式上,牛广明、夏日、黄·阿拉腾别立格、徐桂芳、云喜顺共同为“中国骆驼之乡·阿拉善”纪念碑启动揭幕。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牛广明,原全国政协常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夏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助理黄·阿拉腾别立格,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徐桂芳、刘强德,自治区人大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永红,自治区农牧业厅总畜牧师靳延平及盟领导云喜顺、孟和吉日格勒、巴图朝鲁、杜隽世、高世宏、赞德来等出席了“中国骆驼之乡·阿拉善”命名授牌揭碑仪式。仪式由盟委委员、常务副盟长魏国权主持。

徐桂芳为我盟授予“中国骆驼之乡·阿拉善”牌匾,盟委副书记杜隽世接牌。
命名仪式上,牛广明、夏日、黄·阿拉腾别立格、徐桂芳、云喜顺共同为“中国骆驼之乡·阿拉善”纪念碑启动揭幕。徐桂芳为我盟授予“中国骆驼之乡·阿拉善”牌匾,盟委副书记杜隽世接牌。
来自俄罗斯、蒙古国及国内新疆、甘肃、青海、山西、上海、宁夏、河北、内蒙古等地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及中央、自治区、香港等地媒体记者一同参观了“中国骆驼之乡·阿拉善”纪念碑。
盟委书记云喜顺在讲话中说,“中国骆驼之乡·阿拉善”的正式命名,是阿拉善的好事,是驼乡各族人民的喜事。阿拉善骆驼业历史悠久,阿拉善双峰驼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优良畜种,阿拉善也成为我国骆驼最为集中的产地,素有“骆驼之乡”的美誉。阿拉善双峰驼作为荒漠地区的特有资源,不仅是我盟草原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农牧民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阿拉善大地逐渐形成了底蕴深厚、独具魅力的骆驼文化和吃苦耐劳、负重前行的骆驼精神。保护和促进阿拉善双峰驼的生存和发展,是阿拉善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在推进阿拉善骆驼产业发展的同时,推进阿拉善沙生植物产业化,是促进骆驼产业发展、奠定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基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举措。
云喜顺指出,我盟荣获“中国骆驼之乡”称号,对加强骆驼品种资源保护,促进骆驼产业发展,传承和弘扬骆驼文化,推动阿拉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我盟将坚持骆驼保护与开发并举、数量增加与效益提高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阿拉善双峰驼保护工作,充分发挥骆驼资源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骆驼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加大对骆驼保护、养殖、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激发农牧民养殖骆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骆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徐桂芳在讲话中说,阿拉善双峰驼是世界双峰驼中的优秀品种,列国内骆驼品种首位。阿拉善盟是我国骆驼的集中产地,骆驼种群数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截至今年6月末,骆驼存栏10万峰,是全国骆驼存栏最多的地区,产业优势非常显著。今年,阿拉善双峰驼顺利通过国家农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获得“中国骆驼之乡”称号。希望阿拉善盟今后以市场为导向,强化良种骆驼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突出自主品种的培育,促进骆驼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为中国骆驼产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活动中,我盟传承驼乡文化的优秀代表朗诵了《骆驼颂》;工作人员吟诵并展示了由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郑福田撰写,我盟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老年书画协会副会长李彰善题写的《阿拉善骆驼赋》;我盟青年歌手巴音那木尔和孟根花倾情献唱。(敖云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