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新包办婚姻调查:近半“80后”男女靠父母亲友介绍
内蒙古新闻网  12-11-30 08:57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周末报  
 

  调查:因“媒妁之言”结婚的占48%

  记者日前联系知名交友网珍爱网获悉,网站曾于去年7月举行过一次社会婚恋情况调研,以30岁以下首次婚姻的男女为调查对象,调研266人。调查结果显示,其中社会自由交往相识的占39%,亲戚朋友介绍的占24%,父母介绍的为24%,同学关系11%。这意味着由家人、亲友介绍的近似过去“媒妁之言”的方式相识并走向婚姻殿堂的占48%之多。

  今年7月,该网站又对25岁~30岁的男女注册会员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显示,98.2%的女性表示感受到来自父母对自己婚姻的压力,84.4%的男性也感受到这一压力,“父母之命”在婚姻大事上的影响依然明显。87.6%的被调查者父母都曾给当事人介绍过结婚对象,或帮助安排、寻找相亲对象,而82%的女性会考虑父母给自己安排相亲对象,这一数据在男性方面更高达96%。

  网站研究员调研分析认为,我们常说的“80后”,多处于独身子女或少兄弟姐妹的家庭。从心理学角度讲,如果一个人处于一个大家族或多兄弟姐妹的家庭或小时候的伙伴多,有助于给个人的社交能力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有助于提升情商。但“80后”恰恰处于一个相反的社会环境,父母对孩子倾注了更多的关心与担忧,形成情感压力。迫于压力,“80后”普遍不会拒绝父母给子女介绍的结婚对象需求。

  记者走访多名年轻夫妻发现,尽管不同于过去指定结婚对象这样的“包办婚姻”,但“新包办时代”的婚姻依然有着明显的特征。

  感叹自由自主婚姻太花钱

  关于“新父母包办”,知名网络论坛上曾有一个被网友称为“强帖”的帖子,其主要观点是“自由自主婚姻现在太花钱了”。发帖网友称,由于要经过相识相知的漫长恋爱过程,少不了要约会,每次看电影、K歌、旅游、泡吧、吃饭、买礼物等等,样样少不了花钱,这对许多小青年来说是一件不小的负担,部分人为了约会资金四处筹借,甚至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

  此外,由于相互攀比,房、车、学历甚至高矮、胖瘦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严重违背了婚姻的纯洁性和价值观,什么“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部分人为了分房、分物、拆迁、逃避债务等宁愿选择离婚,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人们闪婚闪离,普遍缺乏对婚姻的忠诚。“而此时父母们的关心能挽救困境中的剩男剩女”。

  这样的观点也得到了不少网友的支持。市民张先生在大学时交过两个女朋友,后来因种种原因分手。毕业后父母介绍了一个朋友的女儿,两人性格相投,相处起来“很自然,很舒服”,如今也到谈婚论嫁的阶段:“可能父母的出发点比较实际,因此过程不大浪漫,但父母毕竟了解孩子,也全心全意爱孩子,所以效率肯定高。而且‘门当户对’的双方往往能得到稳固的婚姻,至于‘浪漫’,可以自己制造嘛。”

  另类:得不到家长祝福也一样坚持

  有不少听取父母意愿的“新包办”婚姻,但也有不少人坚持自己的选择。

  “都说得不到家长祝福的婚姻很难幸福,但我还是想坚持一下,尝试一下。”24岁的刘小姐对记者说这句话的时候,抿紧了嘴唇。

  按时下的说法,刘小姐是典型的“白富美”:长相好,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家里“底子”厚。她有个谈了5年的男朋友,今年刚刚硕士毕业,工作不到半年,基本没有存款,父母都已下岗。“但我就是看中了他,他非常自信,没有自卑和仇富心理,我觉得他可以给我幸福快乐的生活。”刘小姐说。

  一年前,刘小姐带男友回家见自己父母。“其实我爸妈早就知道我谈恋爱了,也知道我男友的情况,一直劝我和他分手,但我都没有听。那次把男友带回去,就是想让爸妈看到我男友的优秀,然后回心转意。见面时,爸妈对我男友很客气,本来以为他们印象不错,我很开心,没想到男友走后父母还是对我说不同意。”刘小姐告诉记者,当时她虽然很沮丧,但还是坚持说服自己的父母:没钱?是一时的,将来会有钱;工作不好?有真才实学的人最后总会发光……“到最后,妈妈叹了口气,说让我自己看着办。当时我心里也不好受,毕竟伤父母心了。但我还是觉得坚持自己的幸福没有错。”

  之后,刘小姐和她男友筹备结婚,刘小姐家全款买了婚房。“也许是看到了我的坚持和付出,后来爸妈就不太说要求我俩分手的话了,基本上顺着我,但看得出他们并不是很满意这个未来的女婿。但我自己对我的未婚夫很有信心,也非常感谢我父母的开明。”刘小姐笑着说,她和她男友已经有领证的打算,预计明年结婚。

[责任编辑 赵静 ]

四子王旗突降暴雪 ...
计生宣传走近流动...
内蒙古中西部出现...
辅导员“各显神通”
惜别警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踏雪入户说盛会
锡林郭勒草原降雪降温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