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加大供热计量收费改革力度 实行奖惩制度
内蒙古新闻网  12-12-03 09:17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近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白天的最高温度已降至零下,随着严冬的正式来临,北方地区的供暖问题也再次凸显。

  据统计,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热采暖每年消耗1.5亿多吨标煤,占建筑能耗50%以上,大大高于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水平,浪费严重。

  2000年,国家提出将供热分户计量作为发展方向,至今10余年过去了,安装供热计量装置面积约有9.5亿平方米,但实现供热计量收费面积仅有5.36亿平方米,大量供热计量装置“有劲儿没处使”。

  据了解,“装了表不收费”是目前供热计量改革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虽然各地出台了诸多供热计量收费的推动政策,但这一问题仍普遍存在。

  内蒙古同样面临供热计量收费推行难的状况。为了转变这种局面,今年,内蒙古对供热计量改革实行奖惩制度,将供热政策性亏损补贴改为供热计量奖补资金,对于不进行供热计量收费改革的供热企业,不再发放补贴。

  一些小区计量表空置

  在2010年采暖期,发展小区被列为呼和浩特市供热计量收费试点小区,但由于热计量表准确率低而放弃了“供热计量收费”。至今,该小区热计量表仍被闲置。

  知情人士透露,2011年呼和浩特市曾给城发、科林城发、富泰几家大型国有供热企业下达部分供热计量收费任务,其服务的金宇紫光、富贵国际、汇豪天下也被列为实行计量收费的试点小区。

  金宇紫光小区由呼和浩特市城发热力公司负责供热,去年采暖期到来前,小区为每家免费安装了热计量表和控温装置。据该小区居民介绍,去年安装计量表后,仍实行按面积收费。据了解,由于供热公司没有将计量收费提上日程,很多住户至今仍不会操控控温装置。

  城发公司桥靠热力站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司供热服务的范围内,今年仍不实行计量收费,等条件成熟的时候再开始实行。

  另一家大型供热公司科林城发热力公司负责热计量试点的任务小区是汇豪天下小区的50号、51号、55号、56号、57号住宅楼。

  该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去年这5栋楼已实行了计量收费,今年将继续扩大计量收费范围。但记者前去调查时,热力站表示,去年这里并没有按计量收费。目前,热力公司刚刚给计量表接通感应装置,用户热计量表已有读数显示。

  供热是否实行了计量收费?呼和浩特市公用事业管理局专职负责热计量收费工作的科长汤海峰表示,该局只负责行业管理,呼和浩特市是否实行了计量收费,请记者采访供热企业。

  内蒙古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副调研员赵军从事供热体制改革研究多年。据他介绍,截至2011年~2012年采暖期结束,呼市虽然部分小区安装了热计量表,但多数处于空转状态,并没有真正作为计量收费的依据。去年赤峰市和乌海市的个别小区实行了按热计量表收费。

  事实上,供热企业往往对计量收费不积极。按照计量收费办法,用户在采暖期开始前后的规定时间内,先以按面积计算的收费金额给付供热公司采暖费。采暖期结束后,供热企业根据用户家的计量表读数,按标准算出暖气费,以面积计算为暖气费上限,少退多不补。而根据供热企业的数据采集统计,在实行计量收费的所有用户中,退费的占绝大多数。

  城发热力公司负责此项工作的总工办主任王建忠说:“按热计量表监测统计,去年每家得退30%~40%的采暖费,按面积收费的标准本身偏低,供热公司已是亏损运营。按计量收费再退这么多钱,供热企业怎么吃得消?热计量价格标准不合理,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怎么实施?”

  一家国有供热企业知情人士介绍,该公司去年对富贵国际小区计量表数据的监测显示,平均每户月可退采暖费约200元,最多的近800元。也有个别用户用热量多,计量采暖费比按面积计算的采暖费要高,但依据呼和浩特市地区热计量收费标准,按面积计算的采暖费为用户缴纳采暖费的上限,不必再向供热企业补交采暖费。这样,对供热企业来说,收入自然减少。虽然收入减少,但供热企业消耗煤炭成本也必然会有所降低,但不少供热企业仍然认为按计量收费不划算。而且,实行计量收费的供热企业需增加抄表、退费等工作内容,这无疑增加了人力成本。所以,供热企业往往对计量收费不积极。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四子王旗突降暴雪 ...
计生宣传走近流动...
内蒙古中西部出现...
辅导员“各显神通”
惜别警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踏雪入户说盛会
呼伦贝尔迎风雪降温天气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