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陕坝镇城郊的春光村,村民新居整洁明亮,一排排大棚温室在冬日里格外惹眼。董贵、刘巧云夫妇家里,董贵与几个邻居正在自家南房喝茶唠嗑。
“没有现代农业,现在的日子真是不敢想。”董贵对记者说。
过去,董贵一家在村子的旧区,住的是土房,走的是土路。家里12亩地种植小麦玉米,4口之家起早贪黑忙碌一年下来,收入不过万余元。除去一家人的日常开支,一年的收入就所剩无几了。
2011年3月,董贵一家搬进村里统一规划的新居,在自家院子的西侧建起一个占地0.6亩的温室大棚,春秋种黄瓜、西红柿,冬天种些芹菜。仅大棚种菜这一项,董贵家年增收3万余元。
在村里的统一规划下,全村486户人家,现在已经有300户建起了温室大棚。村里专门请来山东寿光蔬菜生产基地的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刘巧云像其他村民一样,时常向技术员“取经”。村里组建了华泰农畜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会定时到各家组织销售。
日子好了,生活压力小了,董贵夫妇可以经常到村里的农民文化活动广场上锻炼锻炼身体,和乡亲们聊聊天。有时,刘巧云还会跟着村上的妇女们一起扭个秧歌。村里成立了文艺宣传队,自己编排节目,开展文艺表演活动。
“过去想好好干,也不知道到底咋干。现在赶上了好政策,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咱们也不能落后。我决定明年开春再建个中棚,好好经营。我们要搞好现代农业,和城里人一起奔小康。”说到将来的打算,董贵夫妇满脸幸福。(记者 李文明 马艳军 梁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