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真是件闹心事
说起房屋装修,十个人有九个头疼。比起买房子,装修要麻烦多了,从原料采购到装修施工,处处藏刀锋,当时让你割肉不觉疼,事后才见血淋淋。折腾下来,乔迁的喜悦被装修的种种烦恼一抵消,几乎等于零。
说实在的,消费者里头,能有几个是装修行家?别说行家,许多人连装修经验都是空白。所以同样是消费,装修领域就更云遮雾罩。一袋盐、一台彩电,甚至一辆汽车,都有个比较透明的价格,自己心中比较有数;而建材的价格,比百慕大三角洋面上的黑洞还难搞明白。同一种材料,不同的品牌、同一品牌的不同等级,外行人看上去差不多,即使发现不一样,也不知哪种更好一点,那价钱只好由人家说,自己能做到的,只有在人家的要价基础上再往下砍一点,而人家要价时已经把你要砍的折合在里面了,按你还的价,还是当了冤大头。从建材到施工,有无数盗洞,这只有打洞的“老鼠”最清楚。至于一般消费者,用《水浒传》里孙二娘的话说,“任你精似鬼,喝了老娘的洗脚水”。
律师支的招是对的,合同签订不规范是装修纠纷的主因,首先得在合同上敲死钉牢,连细节都理得一清二楚。可是,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真能做到吗?你知道木龙骨、大芯板、地板、瓷砖、油漆、小五金……其品牌、等级、型号及价格等详情吗?对于装修中偷梁换柱,挂羊头卖狗肉诸多猫腻,你能考虑周全吗?~~~写到这里,我本来想支一招:懂行人组织一个装修代东公司,签合同,验收由他们代劳。再一想,算了吧,弄不好,猫鼠同穿一条裤子,结果更糟糕。我想,能不能由有关部门,比如工商、消协、质监部门组织一个装修咨询机构,专门在装修合同签订、按合同验收等方面提供服务,哪怕只是咨询服务,哪怕是收费的,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件好事。另外,对于那种专门“打盗洞”的装修公司,给予上黑名单或更严厉的制裁,也是很有必要的。(徐翔麟)
【相关链接】
装修合同的五个关键
★材料质量
现在的装修材料,有些是业主买的,有些是装修公司包的。那么,双方都应对材料导致的结果作出责任规定。因为材料的质量往往对施工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很多业主对主材很关心,对辅料不太关心,其实,辅料在一些工程项目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施工工艺
双方要避免日后的争议,就得对施工工艺作个规定。当然,现在的装饰材料日新月异,工艺也随之改变,所以很难对工艺作出限制。业主可以对一定的步骤作出规定,例如油漆得刷多少遍等。
★施工保修
不管前面说得多详细,如果没有对保修作出规定,都是空话。国家的强制性保修是两年,其中防水等项目是5年。在保修期内,质量问题由装修公司负责。当然,如果不是全包的,对于质量就会有争议。例如防水工程,会涉及材料质量低劣而导致老化的问题。
★施工工期
双方应对工期作出明确的规定,包括违反工期的惩罚。这一条是解决工程拖延的最佳方式。
★付款方式
双方应对付款作出明确的规定,包括对拖延付款的惩罚。很多业主都会用扣款的方式来对付装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