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两年前骗取高额保险金 两年后骗局水落石出
内蒙古新闻网  12-12-11 16:27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晚报  
 

  2010年10月25日7时30分许,阿全无证驾驶着一辆拉煤半挂车沿G6(京藏)高速公路由西向东行驶,当车辆行驶至萨拉齐检测站入口处时,阿全驾驶的半挂车突然撞上了检测站工作人员阿明(化名),致其当场死亡,经相关部门鉴定,阿明是因交通事故致颈椎损伤死亡。

  事故发生后,阿全并没有第一时间对死者施救,而是搭坐同行驾驶的车辆逃离了现场。回民区检察院反渎局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当阿全逃离现场后,他立刻拨打了哥哥阿夺的电话,并在电话中将其肇事的经过告诉了阿夺,还强调要让阿夺来为其顶罪。”

  交通肇事逃逸,为何要让自己的哥哥来顶罪呢?原来阿全虽然驾驶了多年拉煤半挂车,但是他却没有驾驶半挂车的A2驾驶执照。“接到电话后,阿夺立刻打车从四子王旗赶往我市,当日17时左右,阿夺与阿全在金桥开发区附近的一个煤场见面,两人立刻开始商量起了顶包的事情。”反渎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阿全让哥哥替自己顶包,一是因为哥哥阿夺有A2驾驶执照,二是由阿夺顶罪,他们就可以从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骗取巨额保险理赔金。

  在阿全兄弟二人商量好顶包的说辞后,阿夺一人来到察素齐高速路交警队“投案自首”。

  在交警队里,阿夺按事先商量好的说辞向交警队的办案人员诉说了肇事的经过。在了解案情后,交警队人员对阿夺以交通肇事罪刑事拘留,并将该案件移交到了土左旗人民检察院,随后检察机关提起诉讼。2011年1月土左旗人民法院判决阿夺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

  反渎局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在判决后,阿全拿着交通事故认定书和刑事判决书来到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并从保险公司骗取了保金47万多元。”

  今年10月,一封神秘的举报信突然出现在了回民区检察院反渎局的举报箱内,信件的内容让反渎局的工作人员惊讶不已。“信件的内容很短但让人很震惊,内容主要就是说阿全才是那起交通事故的肇事司机,其哥哥阿夺是给他‘顶包’的,他们的主要目的是骗取保险理赔金。”反渎局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拿到举报信后,他们立刻与回民区公安分局着手调查,同时调出了当时该案件的所有资料,并找到了涉及此案的所有人。工作人员说:“我们在先期调查中发现,2010年阿夺投案时向交警队办案人员讲述的肇事经过,与办案人员所掌握的线索有许多不符的地方,从这一处细节我们更加相信那封神秘举报信的内容。”

  在掌握了一定的线索后,回民区公安分局立刻对阿全、阿夺进行了刑事拘留并逮捕。阿全在审讯中交代,2010年10月25日7时30分许,是他开半挂拉煤车肇事,并非其哥哥阿夺。“当时我在超车道上行驶,当行驶到萨拉齐检测站入口处时,死者突然出来拦我的车检查超重,我一下没踩住刹车,就撞了上去。我下车看到死者在车下一动不动,就坐上和我一起拉煤的车跑了。我没有驾照,车有保险,如果我承认是我驾驶的车辆,保险公司一定不会理赔,另外我担心如果我承认无证驾驶,交警部门一定会更加严厉地处理我,所以事发当天我就给我哥(阿夺)打了电话,让他帮我顶罪。”阿全对公安机关办案人员说。

  在审讯中,阿夺也对自己伙同阿全诈骗保险理赔金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随着对阿全和阿夺的逮捕和审讯,这起由阿全自编、自导、自演的“顶包剧”终于水落石出。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根据被告人阿全的犯罪事实、犯罪性质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266条、25条第一款、第16条、第69条的规定,判处被告人阿全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7年。阿夺明知阿全驾车肇事而帮其做假证,骗取保险理赔金已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诈骗罪,判处1年6个月有期徒刑。

  阿全(化名)驾驶着拉煤半挂车在高速公路上将一名路政工作人员压在车下后,阿全不仅没有在第一时间施救,反而和自己的哥哥阿夺(化名)导演了一出“顶包剧”。在2010年10月25日肇事后,阿全的这出“顶包剧”成功的瞒天过海,从保险公司骗出了巨额保险理赔金。正当阿全和其哥哥阿夺认为此事就此了结时,一封神秘举报信突然出现在了回民区人民检察院反渎局的举报信箱中。随着反渎局工作人员的全力侦破,阿全自编、自导、自演的“顶包剧”真相也慢慢浮出水面。(记者 盛昊)

[责任编辑 范悦怡 ]

蒙汉双语宣讲十八...
战严寒 保生产
绿色的撬动
四子王旗突降暴雪 ...
计生宣传走近流动...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警媒共赞十八大
呼伦贝尔迎风雪降温天气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