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司法所所长的杨立祥,已在基层司法工作岗位上坚守了27年。
杨立祥每年都要调解300多起矛盾纠纷,经他调解过的纠纷几乎没有再上访的。说起杨立祥,群众的评价是: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是心系群众的实心人;领导的评价是:把国家大利放在前面,是为党和政府排忧解难的“减压器”;妻子的评价是:为了别人的事不顾家的人;女儿的评价是:谁都可以来找的热心人。
在调处工作中,群众称杨立祥为“铜唇铁齿”。铜唇是说不管什么矛盾纠纷,他都能处理;铁齿是说处理矛盾纠纷中能让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2009年,东园村贺某的妻子因病死亡,双方父母因为医疗费引发纠纷。杨立祥接到报案时,死者尸体已在家里冰柜存放了近3个月。杨立祥找到双方父母协调,最终男方同意借款支付死者的医疗费,但与女方父母花费金额还相差1万多元。杨立祥立即联系民政部门,通过大病救助渠道解决了一部分资金,又说服村两委会解决了其余资金缺口,最后联系殡葬部门将尸体火化。
在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中,杨立祥给所里约法三章:时间再晚不迟去,工作再忙不耽误,事情再小不推辞,长期坚持勤、快、早一线工作法。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司法所所长,杨立祥常常告诫自己:一定要做一个让组织信任、群众满意的公务员,努力做到态度上敬民,诚心诚意;感情上爱民,真心实意;行为上为民,全心全意。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及时解决群众困难,他办公室门上总贴着一张写有联系电话的纸条,每天24小时开机。杨立祥每天都会接到上百个求助电话,有的是他职能范围的,他便及时赶赴一线帮助解决;对那些职能之外的,杨立祥也总是尽力而为,帮着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老百姓不容易,有困难想起咱,是对咱的信任。一个电话就是一个沉甸甸的希望,我们绝不能让老百姓失望!”
2010年,沙尔沁镇启动设施蔬菜大棚建设项目,各方面的矛盾纠纷纷至沓来。每天他都要接几十个电话,有镇领导的,有群众的,每晚都熬到深夜。“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有些事情不能隔夜。”他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他是老百姓身边的“主心骨”,让群众时刻感到安全、踏实。(记者宋阿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