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通辽首例遗体捐献者张法祥:要留大爱在人间
 

  1月7日,无情的病魔夺去了通辽市民张法祥的生命。亲人们在悲痛之余实现了亡者的最后一桩心愿,将他的遗体无偿捐献给了通辽市红十字会,用于通辽职业学院基础医学部的教学研究和解剖工作。据了解,这是通辽市红十字会接受的首例志愿者捐献的遗体。

  张法祥今年42岁,是科尔沁区锻压小区居民,他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张法祥的亲友表示,张法祥虽然经济不宽裕,但是个热心肠儿,爱帮助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都愿意帮忙出力。

  2012年9月18日,张法祥因身体不适去通辽市传染病院检查,被确诊为肝癌。当得知病情后,张法祥就产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并将这一打算告诉了妻子。起初,妻子说什么也不同意。“毕竟共同生活20多年了,你不能什么都不给我留下啊!”任凭张法祥怎么恳求,妻子就是不答应。

  去年12月9日,预感到自己时日不多的张法祥终于做通了妻子的工作,他说:“我生前未对社会做过什么贡献,死后就让我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吧。”张法祥让妻子到通辽市红十字会领取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并在病床上亲手填写。在弥留之际,他将遗愿再次向所有的亲人和朋友做了交代。

  1月7日11时20分,张法祥离开了人间。亲人们遵从其遗愿将遗体捐献给了通辽市红十字会。张法祥的妻子张女士告诉笔者,她为丈夫的决定感到自豪。

  据通辽市红十字会救灾备灾中心副主任林凡介绍,由于遗体来源有限,远远满足不了通辽市医学教学研究工作的需求。到目前为止,通辽市已有18人报名表示愿意将来捐献遗体。作为遗体捐献的第一人,张法祥令人钦佩与敬重。(康桂君)

[责任编辑 魏佩 ]

【救灾】捐助灾区
新教室里唱儿歌
图书进警营
农民积雪下抢收玉米
寒冬里的快乐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雪域苏尼特 风情骆驼节
32家企业青城招贤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