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呼和浩特市市民腾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让他难忘的事情。
1月14日22时,腾先生乘坐当日的K89次列车从北京西前来呼和浩特。由于患有糖尿病,他的包里通常都会带一些糖果、巧克力和饼干之类的食品,以便随时补充血糖,而这次出行,他却忘记了带这些食品。
上车的前1个小时,腾先生简单地吃了个饭,在候车大厅里走了走。“可能就在吃饭后等车的那段时间,我消耗了体内的血糖。上车的那个时候,血糖应该就开始降下来了,可是我一点儿都不知道。我的铺位是列车的5号车厢6号下铺,我对面的下铺是一个来自巴彦淖尔市的先生,我们一上车就开始聊天。聊了不到半个小时,车厢就熄灯了,而这个时候,我突然没有了意识。”腾先生说。
1月15日3时,腾先生完全醒过来之后,睡在他对铺的乘客和中铺的一位女士向他讲述了他昏迷后的全部过程。
车厢刚刚熄灯不一会儿,腾先生的身体开始不停地抽搐。对铺的乘客紧急通知了列车长。随后,8号车厢的一名医生旅客赶了过来,说好像是癫痫病,大家立刻打开腾先生随身携带的小包,发现一份看不清内容的病历、一个血糖仪和一包巧克力。就在这紧急的时刻,这名医生决定为腾先生测血糖浓度。结果,医生测出腾先生的血糖浓度值为1.4毫摩尔,而人体正常的血糖浓度值为3.9~6毫摩尔。可以说,腾先生的处境万分危险。不到10分钟,在17号硬席车厢的另一名医生也赶了过来。
这时,医生说:“现在必须想办法给患者吃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一位医生拿出巧克力要喂给腾先生时候,发现腾先生的牙关紧闭,根本无法吃下。
“谁有白糖?”两位医生同时喊道。“我这儿有婴儿用的绵白糖!”一位女乘客喊道。她随后便把1斤白糖递给了乘务员。7号车厢的乘务员托雅用吸管将糖水一口一口的喂给了腾先生。这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左右了。
喝下糖水,腾先生渐渐地有了意识,凌晨3点,腾先生完全醒了过来,医生又一次给他测了血糖浓度值,已经达到了4.7毫摩尔的正常值。“当时,我的衣服和被褥全部湿透了,旁边的一位女乘客把他爱人的衣服给了我,她始终不愿意告诉我她的姓名。不一会儿,围在我身边的乘务员把我的被褥也全部换了,还把我的衣服拿在暖气旁边烤。”腾先生说。
“当时,两名医生、乘务员和一些乘客抢救着他,直到凌晨两点半……”呼和浩特市铁路局包头客运段呼和车间呼京车队呼京2组列车长王琼对记者说。
“K89次列车上所有帮助我的好心人,有十几个人都不愿意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我永远忘不了他们,也永远心存感激,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腾先生说。
按照腾先生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联系到了当时在列车上参加抢救的两位医生。她们分别是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马凤莲和内蒙古妇幼保健医院儿科医生殷婷。(文/本报记者张磊)
【大嘴巴】
疾驰的列车上有旅客突然发病,全车紧急动员:从列车长到乘务员,从素未谋面的邻座旅客到响应号召而来的医务工作者……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从个体到整体,从5号车厢到整个列车,我们相信,那时那刻,听到旅客发病的消息的人们,都是多么期盼自己也能为腾先生出一把力!
此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这是社会新风气的具体体现。在此,请让我们向这些急人所难的好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