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村主任向笔者坦言,现在的扶贫政策“含金量”逐年提高,一些政策不到户没矛盾,一到户就有了矛盾。大家争得面红耳赤,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是“毛毛钱”,可是农民们很在乎,都说自家穷得揭不开锅了,都伸出手要这个贫困“帽子”戴一戴。
这位村主任所在的村庄,有18户村民被评为贫困户。当地政府为帮扶贫困农民发展生产,给了他们一定数额的发展资金,这笔钱被投入到农业合作社成为股本,贫困农民因此成为股东,可以获得分红收入。除了给发展资金,当地政府还要在节假日给他们送慰问金和慰问品,补助他们的子女上学,还不定期享受购买生产资料补助。在这些特殊的扶贫政策鼓励下,当地不少贫困户确实脱了贫,也致了富,但硬是捂着贫困户“帽子”不摘,继续享受扶贫政策,结果,那些没被评上贫困户的群众心态不平衡起来。
日益加大的到户扶贫力度使“贫困户”的帽子逐渐有了吸引力,导致到户扶贫政策出现变异。比如“轮流坐庄”,为了体现利益均沾,减少矛盾发生,一些村民之间私下达成“轮流坐庄”协议:今年我选你当贫困户,明年你再选我当贫困户,你戴我戴大家戴。如此这般,弄得许多扶贫政策反而没法继续实施下去。
这位基层干部认为,到户扶贫政策好是好,但如何科学地制定政策,减少农民“争贫困”现象,应该引起重视。他建议,除了使到户扶贫政策程序更加严密外,政府应多实施“整村扶贫”措施,在维持到户扶贫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使贫困村内的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都能享受到政策扶持,实现共同致富,也杜绝了“争贫困”现象的发生。(荣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