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兴安盟白狼林区全面停伐、产业转型 伐木工变成养鹿人
 

白狼林业局种鹿场散养的梅花鹿。(吴勇摄)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的白狼林区全面停伐。再往前追溯,白狼林业局的林区自1998年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经过15年的养护,过去伐木留下的大片林间空地重新被新树苗填满,处处充满生机。

  从伐木到护林,白狼林业局如何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产业转型经历了怎样的痛苦过程?

  蛇年春节前夕,寒冬腊月里,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气温低于零下20摄氏度。蓝天之下,林海雪原。纯净的空气中没有一丝杂质,眺望长空,无比通透。

  “你们这里的空气真好啊!”

  “那当然,过去的伐木工现在都成了护林员,树越来越多,生态能不好吗!”林业职工王忠勤自豪地说。

  产业转型看鹿村,鹿村生意很兴隆

  鹿村,是兴安盟白狼镇远近闻名的村庄,在这里养鹿的,都是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之后,从白狼林业局退下来的富余职工。

  我们在鹿村的山林中徒步穿行,耳畔,除了踩在积雪上咯吱咯吱的脚步声,四周万籁俱寂。“过去,林子里一年四季都是伐木声,锯声、斧头声、人喊声、机器声不绝于耳。现在这里冬天一片寂静,夏天百鸟争鸣。”曾经的伐木工刘洪波说。

  刘洪波是鹿村的第一批居民。2003年,当了22年伐木工人的刘洪波拿着白狼林业局提供的35000元无息贷款,买了5头梅花鹿,开始搞特种养殖。

  “当时我们一起养鹿的一共40人,因为是第一批,当时买5头鹿还赠送了2只小鹿。”刘洪波回忆,“刚学养鹿的头两年,每年的收入也就是四五千块钱。”

  10年下来,刘洪波的鹿园已有26头鹿。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养1头公鹿,成本是每年1300元左右,每头公鹿一年产两茬鹿茸,平均重量能达到1.5公斤,按初级鹿产品出售能卖3000元,算下来1头公鹿每年至少能赚1700元。单是鹿产品一项,一年的纯收入就超过4万元。

  “鹿村因鹿而建,缘鹿而兴,全村75户过去都是林业职工,现在家家养鹿。”曾经也是林业职工的鹿村党支部书记郑晓林介绍,如果把鹿产品加工之后再出售,利润起码能够实现成倍增长。如今,鹿村人几乎家家开起了商店,鹿产品经过深加工,成了远近客商争相购买的宝贝。

  “现在鹿村年收入十几万元的家庭有很多。”郑晓林说,随着外地客商越来越多,鹿产品只是每家商店经营范围的一部分,山野菜、各种菌类、特色工艺品都成了山外人争相购买的好东西。

  “天保”之后不砍树,职工曾经“吃不饱”

  “我们所说的‘白狼’,不是指山里生活着白色的狼,而是由蒙古语‘白力嘎’演变过来的,意思是‘富饶的地方’。”于际方说,“这里之所以富饶,最根本的原因是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经过几十年的砍伐,2000年左右原本富饶之地变成了资源匮乏之地。”

  白狼林业局1946年成立,曾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量的木材资源。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长期以来,这里的居民凭借大山森林的滋养繁衍生息。实施“天保”工程之后,白狼林业局每年3万多立方米的采伐任务锐减到6000立方米左右,林业局“吃不饱”,多数生产单位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大量林业富余职工面临转产。

  “我当年下岗的时候,正当林业低谷,每个月工资只有130块钱,养家糊口都成问题。”刘洪波告诉记者。

  林业职工们明白,该扔掉原来的饭碗了。可是,大家又有着相同的困惑:砍了一辈子树,自己没有什么技术,拿什么谋出路?

  白狼地区属于高寒山区,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年无霜期不足80天,每年覆雪期长达7个月。虽然土地肥沃,但气候寒冷,一般农作物很难适应。该朝哪个方向转产?怎样摆脱寒冷的桎梏?

  细心的林业人发现,马鹿和梅花鹿耐寒性强、经济价值高、饲养成本低。这样,林业局从长远考虑,建起了种鹿场,并协调银行提供低息贷款,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全力扶持职工发展家庭舍饲养殖梅花鹿。

  养好林子养好鹿,白狼打出“特色”牌

  如今,白狼林业局梅花鹿特种养殖存栏已达1350头,以梅花鹿养殖为切入点,林区积极引进新的养殖项目,带动了特色种植、私有造林、林产加工、高寒山区森林旅游的发展。

  白狼林业局旅游开发管理科副科长任建飞介绍,当前,梅花鹿特种养殖已经和森林旅游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除了观赏风景,在我们种鹿场或鹿户家里和梅花鹿亲密接触、合影,吸引了许多游客。”

  依托森林,发展鹿业,10年时间,昔日的高寒林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林业职工人均收入由“天保”前的2925元增长到10879元。

  从砍树到赏树,又从赏树到自觉种树。林业局动员职工承包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自留地、家庭生态林场,营造云杉大苗。按照“谁造谁有,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林业局与职工签订承包合同,实施五年规划,每个职工每年造10亩,全局每年可造3000亩云杉林。

  有了特种养殖和旅游业的收入,越来越多的“老伐木工”热心造林。

  十几年前,这里一度成片的原始森林已不见踪影,这些年经过精心经营,曾经砍伐过的地方全部补种上了新的树苗,白狼有了新的面貌。

  目前,白狼林区森林覆盖率达86%,成为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日益丰茂的森林,对阻挡蒙古高原风沙,保障锡林郭勒草原乃至嫩江平原的生态安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记者吴勇)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购年货 迎新春
超市开到了家门口
选个灯笼庆新年
过年了,农村大集...
陪空巢老人过“小...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挂灯笼 迎春节
喜迎新春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