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打车难黑车多 究竟难在哪儿,为啥禁不止?
内蒙古新闻网  13-02-26 09:35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聚焦】

  春季期间,打车难、黑车多成为首府市民反映越来越强烈的问题。截至目前,首府客运出租汽车营运车辆已达5786辆,但是打车难的现状却没有改变。同时,黑车的日益增多、漫天要价,有时甚至会威胁到乘车人的安全。不少市民打车时都很纠结:要么等半天打不上车,冻得够呛,能拼车就偷乐了;要么就打黑车,多花钱也只能自认倒霉,无处投诉。是出租车不够用,还是黑车没人管呢?记者近日就此事展开了调查。

  【现象】

  出租车遇堵黑车有利可图

  首府近期打车难的原因,记者近日在与一些出租车司机聊天中了解到,其实,呼和浩特的出租车足够用,打不着车主要原因还是堵车。尤其是早晚上下班高峰时,路上特别堵,空驶车辆根本过不来,乘客着急又下不了车。“不堵的时候十分钟能到的,堵了就得半个小时,可不是打不着车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出租车司机的说法不无道理。乘客面对上下班打不到车的情况,往往会抱怨:“车不够!”。但解决这类打车难的问题,增加车辆反而会给道路再添堵。为此,一些出租车司机认为,对车辆节流或加强交通管理才能缓解打车难的病根。

  与此同时,受利益驱使,黑车经营无需相关部门审批和监管,不缴纳任何税费,不受经营线路、时段等条件限制。与合法经营相比,成本低廉,获利巨大,致使大量车辆加入了非法运营行列。缺乏长效、协作的监管机制也是黑车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执法中,取证难和执法环境恶劣是黑车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一些非法营运车辆的组客方式非常灵活,而且手段隐蔽,给查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挑乘客乱要价

  2月22日8时10分,正值市民上班高峰期。记者一行两人从呼伦贝尔南路水上公园附近打车去金桥开发区,足足等了10分钟才拼上了一辆出租车。在这10分钟里,马路上没有一辆空车从这里经过。看到记者招手打车,有5辆出租车停下来询问记者去哪儿,其中3辆出租车因为不顺路没有让记者上车,2辆以车上只有一个空位为由离开。

  9时20分,记者和北方网络电视台的记者一行3人,打车去火车站采访。可是好几辆空着的出租车看到记者有3个人一起打车,而且还拿着机器,根本没有停车就开走了。没办法,记者只能分开打车。好不容易拦到了一辆出租车,可是出租车司机发现记者一行是3个人一同去火车站,这个出租车司机便以加气为由,将记者赶下了车。10分钟后,记者3人终于打上了一辆出租车。上车时,司机说:“后面坐的那两个人请你们往里坐坐,一会儿我好再捎上一个人。”记者问出租车司机,为什么拦了好几辆空出租车,车都没有停。出租车司机回答说:“谁都不愿意拉3个人,而且你们还去火车站,路还那么堵。要是你们是1个或者2个人还好,一路上还可以捎上2个。你们3个人又拿着机器,看来,路上是很难再捎上人了。”

  11时20分,在呼铁局南巷和车站西街交会的十字路口处,记者发现一些私家车车主在这里拉客。有些私家车主喊着去东站,有些喊着去包头。见到记者,不一会就有人上前来询问是否要打车。记者问:“去东站多少钱?”私家车主说:“拼车20元,拼满就走。”这时,从马路对面走来了一家三口,拿着几个包,很快就有好几个私家车主上前询问。经过商量,记者看见一位私家车主把这家人拉到了自己的车前。记者连忙赶上前去询问,原来这一家三口去包头,最后以每人60元成交。

  记者顺着呼铁局南巷向南走,走到红旗街时,记者看见有几辆空着的出租车和私家车停在这里。一位出租车司机上前询问记者去哪儿,记者问:“去皮革厂多少钱?”出租车司机说:“拼车15元,不拼车20元,你稍等一会,今天师大开学,一会车就满了……”记者继续向南走,没走出5米,一辆私家车司机开着车门向外瞭望,见记者过来,便询问记者去哪儿,记者问:“去皮革厂多少钱?”司机说:“25元。”

  11时40分,记者打车从呼和浩特火车站打车回内蒙古日报社,可是当出租车走到维多利附近时,就遭遇堵车,车子从中山路一直排到乌兰恰特西街。出租车司机对记者说:“呼市的出租车不能跑了,太堵了。如果一上午跑3次中山路,那这一天就别想挣钱了。还不如去跑黑出租呢,本小利润大。”

  在采访过程中,很多乘客对记者抱怨:“现在的出租车司机越来越不像话,看见人多的不拉,看见拿包的不拉,去远处的也不拉……”。一位姓李的先生对记者说:“现在我们打车已经形成了规律,看见出租车停下来就上车,上车之后再说去哪。要不然去的地方远或者稍有堵车,出租车司机肯定会以种种理由说自己去不了,或者根本不让你上车。”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范悦怡 ]

舞出好日子
载歌载舞
“文化拜年”下乡来
给残疾人“送饭碗”
手工元宵受青睐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逛庙会
新春送欢乐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