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通辽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元宵节取消焰火晚会 市民称赞环保又节约
内蒙古新闻网  13-02-26 09:56 打印本页 来源: 通辽日报  
 

  元宵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看烟花、赏花灯,似乎是元宵节的保留剧目。今年的元宵节,通辽市取消了沿袭多年的焰火晚会,那么,市民是怎样度过的,有何感受呢?元宵节当晚,记者采访中发现,没有了绚烂焰火点缀的元宵夜同样热闹。

  当晚7点钟,在和平路最北端的水上公园入口处,记者看到这里游人如织。站在大堤上,向公园内放眼望去,整个水上公园流光溢彩,绚烂夺目,美不胜收。巨大的蛇生肖灯笼和马头琴灯笼,既年味儿十足又蕴含着蒙古族特色。每个特色彩灯都引来市民的观赏和赞叹。大家扶老携幼,争相在各种造型的灯组前合影留念。为了让孩子看到花灯,年轻的父亲将孩子驮在肩上,很多市民拿着数码相机或摄像机记录节日的沸腾景象。

  红彤彤的巨大的蛇生肖,12生肖依次环绕周围,呈现一幅12生肖大拜年的景象。大型的手鼓彩灯引起市民极大兴趣,只见鼓面上图案融入民间剪纸艺术,燕子报春,腾飞凤凰,喜庆的大福字,浓浓年味儿中述说着春天的来临,万物复苏。来自奈曼旗大沁他拉镇的张宝玺说:“去年我也来看花灯了,不过,感觉今年的花灯比去年多,而且这些花灯不但喜庆还有很浓的民族味儿!”

  站在大堤上,高七米,共10组的灯笼依次排开,像一扇扇喜庆的幸福门,迎接着八方来客。游人们喜笑颜开,走着逛着,说着笑着,穿行在这幸福门里,感受幸福,憧憬未来。

  “每年都是先看烟花,后看花灯,今年缺项了,感觉好像少了点什么!不过倒是一点也没有影响逛灯的心情。”市民刘先生一家四口站在“马头琴”花灯前合影留念。

  在水上公园转了一圈后,记者又来到文体广场灯展。只见这里同样热闹非凡。在广场中央巨大的花灯前,不少市民高兴地用手机数码相机拍照。

  “孩儿,今天玩的高兴吗?”一位正在灯展前留影的小朋友面对记者的镜头做了个鬼脸。

  孩子的父亲李子奇说:“今年没有焰火晚会了,我儿子刚才还说没意思呢。我就给他列举出了不放烟花的好处,孩子一听也答应不买烟花了,我们一家三口很高兴地就来观看灯展了!”

  李子奇认为,只有政府率先垂范,取消焰火晚会,市民才会少放烟花爆竹。同时,政府带头,许多单位和企业也打消了“焰火表演”的念头,省下钱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更加划算。

  市民刘凤武对政府取消焰火晚会大力赞同。他的总结“言简意赅”:减少燃放烟花爆竹,第一安全,第二环保,第三节约,第四清静!

  “动辄上百万元的焰火晚会,带给人们无非也只是一眨眼的乐呵。焰火晚会结束后,最辛苦的就是我们环卫工人。”环卫工人翟大姐说,取消焰火晚会,她双手赞成。

  在和平路大润发超市门前,和老伴出来逛街景的离休干部王兴华说,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元宵之夜燃放焰火是传统习俗之一,但是烟花爆竹的燃放,在给人们带来喜庆欢乐气氛的同时,不但耗资巨大,也对大气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另外,春节前后各地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不小的危害。取消焰火晚会,也是“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精神的落实。

  “在焰火晚会中,也常有过往人群推攘着冲破警戒,凑到近处观看,非常危险。没有了焰火晚会的元宵节,不但安全,而且少了扎堆儿看烟花的拥堵,今年元宵节的交通要比往年畅通多了。”在霍林河大街与建国路路口执勤的交警也表示,政府带头,市民自觉,城市的夜空会更清新!更加美丽动人!(记者 康桂君)

[责任编辑 于鑫 ]

舞出好日子
载歌载舞
“文化拜年”下乡来
给残疾人“送饭碗”
手工元宵受青睐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逛庙会
新春送欢乐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