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三学期换三书包 开学“经济”多浪费
内蒙古新闻网  13-02-26 10:47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开学进入倒计时,许多中小学生穿梭在商场、超市挑选喜爱的文化用品,十几元的转笔刀、二十几元的笔袋、一百多元的书包……记者发现,首府市面上价格越来越高的“开学装备”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文具淘汰速度加快,浪费现象在开学之初尤显突出。

  开学“经济”升温

  “每年开学前几天,文化用品都会迎来热卖期,像中性笔芯、橡皮、作业本、铅笔这些文具,家长都会一次性买很多,甚至批发。”呼和浩特义乌批发市场底楼的文化用品店主告诉记者。

  记者在呼市义乌、祥和、通达等市场发现,选购“开学装备”的学生、家长络绎不绝,各类文具占满柜台,这些产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商家为吸引孩子,从设计到促销都非常用心,比如灰太狼、阿狸头像的橡皮擦、书包,指甲油、照相机样式的涂改液、双层能变形的文具盒,有的文具用品装成大礼包销售。

  记者看到一位家长拿着一沓作业本和一筒中性笔,一手还在翻找笔记本,“孩子四年级了,语文课就得备作文本、生词本、练习本、作业本,好几个,还得买个装订质量好的笔记本专门记老师留的作业内容。”这位兰姓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开学的用品就要花费三百多元。

  一年半三个书包

  开学大量选购文具,都能物尽其用吗?“每年开学都要更换一次学习用品,学校里的孩子大都这样,家里条件还行,就尽量满足孩子吧,也是鼓励孩子新学期学习要更上一层楼。”通达市场,领着孩子挑选文具的杜女士说。

  记者在通达商场内随机选择了10名家长和学生询问,为什么要在新学期更换学习用具并且大量购买?8位学生表态,半新不旧的文具没有新鲜感,新学期就应该有“新面貌”,肯定要重新置办。10位家长则表示,更换新文具能够增加学习兴趣,为新学期开个好头,而且孩子“打着学习的旗号”要求的事情一般不会拒绝。

  “期末考试的时候买了好几根笔,还好好的,又看见喜欢的样式了,非得买。”冯女士说,自己的女儿正在上初二,笔记本没完全用完过,一年半已经换了三次书包了,“刚上初一就买了新书包,初一下学期就不背了,说是夏天要换个浅颜色的,这学期又说她的书包太普通,同学的好看,重新换了一个。”冯女士无奈地说。

  节俭“不过时”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开学买文具并不是因为缺少,而是没有了新鲜感,笔记本用了一半,中性笔还能换芯,橡皮只是被染色,文具盒也是划了痕迹……开学带热了经济也催生了浪费。

  就此,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员陈红艳表示,新学期,新气象是值得提倡的,但家长应该深刻理解“新”的内涵,不应该从物质角度过分追求新面貌,盲目跟风,滋生孩子相互攀比、虚荣心强等不良心理,更应该从心态上引导孩子理性消费。陈红艳表示,提倡节俭成为社会共同价值观的今天,更应该从学生抓起,让他们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建立节俭的生活习惯。(本报记者 王徽)

[责任编辑 于鑫 ]

秧歌大赛
绚丽多彩的节日焰火
舞出好日子
扎兰屯:璀璨焰火闹...
载歌载舞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空中巡防
逛庙会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