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黑车”改打“游击战”被查最高将被罚20000元
内蒙古新闻网  13-03-05 11:48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2月28日,本报报道了呼市运管局稽查三分局查处12辆“黑车”,包括蒙AW3539、蒙AM3263、蒙AGS758、蒙A7F873、蒙A5M251、蒙A0K170、蒙AX7851、蒙AEP535、蒙ACG277、蒙A6A316、蒙A1P973、蒙AAM581。

  昨日,记者再次来到呼和浩特火车东站以及金川开发区,未发现这12辆“黑车”的踪迹。经了解,这些车辆5辆停放在机场机动分局,7辆停放在稽查三分局,这些“黑车”的车主将被处以5000元至20000元的罚款。

  3日下午,记者在金川开发区宽城89路公交车终点站附近看到,马路两边私家车排成了长队,有20多辆,中间夹着几辆出租车。

  不一会儿,一辆“黑车”开了过来,司机问“去哪的?走不走?”记者表示回市区时,车主表示“不去市里,非要去,得40元。”

  另外一辆“黑车”车主也称:“去市区太堵了,我们一般都跑市区边,只到火车站,到海亮那边的路口得堵好长时间,一般都不去。”

  记者了解到,这些“黑车”常跑的路线以去土左旗、内蒙古医科大学新校区等居多。

  3月3日下午3点,记者来到呼和浩特火车东站,以前“黑车”聚集的地方已经无一辆私家车,所有从火车东站出来的乘客都聚集在公交车旁,等待着公交车开门。

  一位公交车的乘客说,以前下了火车,公交车站点停了好多的“黑车”,司机见人就拦着问去哪,这次来看到没“黑车”了,一下子都空了。

  记者来到车站超市询问,工作人员说,“现在车都在上面停着”。

  当记者通过地下进站口,上到检票入口处,一辆私家车停到了记者跟前。

  “去哪?”

  “到海亮,多少钱?”

  “20元一位,走不走?”

  记者在这里等了半小时,又有2辆私家车停下来询问是否乘车。

  记者发现相比之前,呼和浩特火车东站的“黑车”数量确实少了很多,仍在拉客的“黑车”司机,也不再停到公交站点前拉人,而是看到哪里有人,就开过去询问。

  采访中,记者随机询问了几辆出租车,都被告知去市区是打表。而此前,出租车也多是“一口价”,不按计价器收费。

  昨日上午,呼市运管局第三稽查分局副局长张新路表示,2月28日查扣的12辆“黑车”将会按照《呼和浩特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罚款。罚款金额在5000元至20000元。

  据介绍,呼和浩特火车东站旅客最高聚集人数达16000人,目前出站旅客多的到站列车主要有11:12哲里木至呼和浩特、13:06乌兰浩特至呼和浩特、13:20赤峰至呼和浩特这三趟列车,每趟列车出站旅客人数约为三千人。在这几个时间点,第三稽查分局会派多名稽查人员查扣“黑车”及违规出租车。平时客流量少的时间点,也会在呼和浩特火车站、呼和浩特火车东站、白塔飞机场留守一个稽查分队,查处“黑车”。

  张新路表示,已经将全部的稽查人员派到一线工作,加大“黑车”查处力度,管理出租车运营。而金川宽城附近运营的“黑车”属于土左旗分局管理,“我们已经跟该分局协调,共同整治‘黑车’,工作人员在3月3日查扣的6辆‘黑车’已经交回分局”。

  据第三稽查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月1日至3月4日,共查扣违规出租车55辆,“黑车”53辆。(记者 温晔峰)

[责任编辑 范悦怡 ]

关爱留守儿童安全
哥儿们,太危险了!
秀球技
整治大货车
蒙古族皮画:艺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欢度巴斯克节
生态和美引来更多候鸟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