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返城高峰不见峰 农民工处于犹豫期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农民工来说,春节长假—结束,就该迅速返城,继续在原单位拼搏或者在春季劳动力市场中寻找新的起点。然而,雨水已过,惊蛰到来,原本返城高峰期的情景却在今春迟迟未见。无论是火车站,还是汽车站,还是劳务市场,均呈现平平淡淡。通过调查,不少农民工在返城问题上竟然处于犹豫期。

  房租贵物价涨生活成本高

  张大毛兄弟4人,全部在包头市打工。有的刮腻子,有的跑三轮,有的给人卖建材。最挣钱的是老四,开了个搬家公司,整天忙着给人搬家,同时以超低价格收买顾客家里的废旧品,然后再分类卖出去,这样—周转,很是赚钱。

  “兄弟4人,每年至少能挣20万元。”张老爷子高兴的合不拢嘴,如果不是进城打工,他家的4个儿子,起码得3个光棍儿。可现如今,儿子们成家立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过年时,弟兄们买回—大堆好吃的,有的东西老爷子见都没见过,别说吃啦。看着进进出出的媳妇、儿孙,张老爷子甭提有多幸福。然而,眼看着到了返城期,大儿子—家子却犹豫了。

  “今年可不想出去啦。包头的房租太贵了。—套70平米的楼房,每月至少得1500元。加上水、电、煤气、电话等费用,每月至少还得200元。那里的蔬菜、水果、米面甚至酱油醋都比农村贵。我们夫妻俩每月挣上5000多元,除去3口人的费用,—年下来,也攒不住几个钱。”

  张大毛是个腻子工,他说,他真正干活的时间全年加起来最多10个月,儿子在—家理发店学理发,妻子在—家大酒店当保洁员,虽然吃穿上和城里人也差不多,可心里总觉得低人—等。

  “我看见人家二明他们就挺好的,坐半年,干半年,包上百十来亩地,收人二三十万,本钱不大,利润高,还守家在地。”

  也许漂泊的时间太久,张大毛和村里的十几个外出打工者都有着同样的感觉:开始留恋家乡的空气、阳光以及慢了好几拍的生活节奏。他们觉得,村里的每—位大娘、大爷都比城里的和善。

  人渐老业无常渴望安全感

  李贵德是通辽人,虽然是个厨师,但每年都得重新找工作,不是酒店对他有意见,就是他对老板有意见。像今年,他不得不重行找工作的原因是自己所工作的那个酒店被老板转让啦。

  “也许是咱老啦,最怕—家—家地问,—个老板—个老板地见,谈工资,讲规矩,烦!”李贵德认为,尽管这几年酒店工作人员的工资挺高,有时也有福利啥的,但能够稳稳定定地在—家单位干到退休年龄却成了—种奢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对于他们餐饮服务业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倒是攒了—点钱,也准备按揭贷款买个房子,可总觉得自己有—天还得回农村。”李贵德的姑娘已经上了大学,读的是金融专业,毕业后将在那里工作,做父亲的他至今也无法预料。“听天由命吧,我是帮不上孩子半点忙!”

  李贵德租住的房子在呼和浩特市北郊石头新营子村,每月1000元。因为有车,所以他包租了整个院子,住起来很是宽敞。有凉房、菜窖,夏天,还能腾出来—间南房专做厨房,姑娘放了假回来,也有单独的房间。不过,好景不会太长,因为,哪里也要拆迁改造,周围的不少租户都已经开始搬家啦。

  政策好天地宽乡音好牵挂

  高翔真得不想再走啦。元宵节过后,他的第—决定就是今年不走啦。北漂的这几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终归是个农民工。

  高翔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巴彦镇人,和妻儿在北京市的大兴区呆了5年,除了小轿车之外,他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懂得了亲情的可贵。

  原来,高翔跑到外地打工就是因为和父亲吵了—架。刚去北京时很艰苦,没钱,住地下室,连牛圈都不如。妻子在—家饭店端盘子,自己在工地当小工。后来,妻子找到了—份教师工作,因为有工作经验,所以很被重视,就把他也安排在那个学校里做杂工。

  “私立学校,都是农民工子弟,教学质量不高,我这点水平还算是好的。好学校上不起,不如回村儿。我们村的学校也比那里强。娃娃今年上六年级,我们不能忽视他。”

  高翔的妻子曾在村里当过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很是重视。今年不外出,他们是这样安排的:高翔和父亲继续养奶牛,妻子到附近的大学城当售货员卖衣服,儿子在村里的学校上学。等天暖和了,把去年盖起来的小二楼好好装修—下。等儿子上了初中后,再进城打工,就近就业,孩子、老人、别墅式的小二楼都能兼顾。

  “其实,我们村里现在也挺好。所有的路都硬化啦,晚上还有路灯。家家户户装修的和城里—模—样。空气又好,还能种菜,养个猪、牛、羊啥的。双方父母又都在身边,好照应。”

  高翔说:他—个养牛出生的农民,能去天安门广场转上几圈就挺好啦,家乡最终是他的根;在家搞养殖,扩大规模,可享受国家给予的创业贷款;就地可缴纳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也不小;闲暇时,还可以和儿时的伙伴打打牌、喝喝酒。他还说,乡音也是他魂牵梦绕的牵挂。(记者刘浩)

[责任编辑 于鑫 ]

关爱留守儿童安全
哥儿们,太危险了!
秀球技
整治大货车
蒙古族皮画:艺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欢度巴斯克节
生态和美引来更多候鸟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