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网络购物不断升温的大环境下,快递业也随之飞速发展。但是,在快递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诸如送件迟迟不到、野蛮分拣、损害货物拒不赔偿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也屡见不鲜。统计显示,近年来,快递业的投诉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节假日,快递的投诉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案例一】
快递包裹不翼而飞
管理混乱、法律缺失、监管不到位……这些因素重重叠加,造成了现在的快递乱象。而最大的受害者是消费者,一旦和快递公司发生纠纷,他们不是被百般推诿,就是投诉无门。
今年1月15日,呼和浩特市市民毛女士将一件价值980元的女士皮尔卡丹羽绒服准备邮寄到呼伦贝尔市。经过查询,毛女士觉得申通快递最让她信赖。在给申通快递打通电话后,一位姓吴的快递员当天就到毛女士家将包裹取走,并说该包裹将在10天后到达呼伦贝尔市。毛女士付了25元运费,该快递员给了毛女士一张快递查询单,上边清楚地记录着快递单号。当天17时左右,毛女士根据快递单号的签收情况在网上进行了查询,上边清楚地显示:22时左右,该快件已经被送到了内蒙古呼和浩特航空部。看到这个结果,毛女士挺高兴,认为申通快递服务速度还真快。
2月4日,毛女士打电话问家人收到快件没有,家人告诉她没收到。听到这个消息,毛女士很着急,马上给快递员打电话,但是快递员反复强调说他把包裹送到了,并说:“你打总公司电话吧,你跟他们去讲。东西我是真的送到了,别的事与我无关,实在不行就直接投诉吧。”随后,毛女士给申通快递总公司打电话进行投诉,总公司的态度非常恶劣,并称该快件具体在哪儿,什么情况,总公司也不知道。在毛女士软磨硬泡下,总公司最终决定只能给赔偿5倍的运费,共计125元。
价值980元的衣服就这样不翼而飞了,毛女士感到非常生气。无奈之下,她给本报打电话求助。
和毛女士的情况一样,家住呼和浩特市农大西校区的李女士在1月份将一件价值499元的羽绒服送到小区楼下的申通快递,准备寄往北京。办理完各种手续后,李女士付了25元运费。工作人员告诉她,三四天后快件就到达北京了。过了一个星期后,李女士却得知快件不翼而飞了。经过多次协商,申通快递决定赔偿李女士5倍的运费,共计125元。在询问身边的朋友后,李女士得知,申通快递已经出现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了,赔偿5倍的运费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所以她只能接受了。
【案例二】
速递员冒领货物
2012年5月2日,牙克石市消费者协会处理了一起速递员代签、冒领货物却谎称货已被领走的纠纷案。
同年4月26日,消费者王某到牙克石市消费者协会投诉:2012年3月13日他汇款购买了一部价值2900元的HTCH500型手机,4月1日货到牙克石市速递公司货物转运站,4月5日他去速递公司查找,发现电脑显示货物已签收,但不是他签收的,签收人的身份证号码与他的不符。王某怀疑有人冒领了货物,后经调查确认是该公司速递员所为,王某要求退还货款。速递公司却只给赔偿500元,王某不同意。在多次交涉未果的情况下,王某到牙克石市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求帮助给予解决。牙克石市消费者协会接到投诉后,非常重视,立即给该公司下发调解通知书。经协商,速递公司按照原价赔偿2900元,并向王某赔礼道歉,表示今后要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