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去年我区消费投诉申诉24623件
 

  解决率为97%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8841.9万元

  日前,记者从2013年自治区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2年全区各级消费者协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申诉24623件,解决23928件,解决率为9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8841.9万元,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18.6万人次,切实维护了全区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按投诉性质划分,24623件消费投诉中,质量问题21324件,占86.6%;安全问题419件,占1.7%;价格问题49件,占0.2%;计量问题148件,占0.6%;营销合同问题1600件,占6.5%;售后服务问题616件,占2.5%;其他(虚假宣传、假冒、人格尊严等)问题443件,占1.8%。

  从全区总的投诉情况来看,家用电子电器类产品、日用商品和服装鞋帽投诉位居前三。其中电子电器的投诉量居2012年首位,总计达7387件,占投诉总数的30%。其中销售假冒手机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手机出现故障的情况增多,在维修、退换货的过程中,推诿、拒绝、欺骗消费者。日用百货类投诉居次席,总量达3291件,占投诉总数的20.2%;服装鞋帽类投诉排第三,总量为2833件,占总量的17.4%。

  2012年,全区食品类投诉1221件,占投诉总量的7.5%;保健用品1059件,占投诉总量的6.5%。投诉主要原因是假冒品牌、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特别是采用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篡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展示的样品与实际购得的商品不符、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等。去年,交通工具和房屋建材类投诉有明显上升,数量分别是1026件和1465件,分别占宗投诉量的6.3%和9%。

  在所有投诉类别中,手机质量投诉依旧“高烧不退”。去年全区各级消费者协会受理的手机投诉中,质量和售后服务成了主要难点。究其原因,还在于生产商和销售商人为设置障碍,曲解相关规定,导致消费者维权成本上升。另外,手机质量方面的相关规定存在界定模糊现象,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消费者的正常维权。

  去年,我区家电产品热销,也别是在春节、中秋和国庆等节假日期间,商家促销较多、优惠大,电视、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销售火爆,然而产品的质量、安装、安全、维修服务都出现不少问题。配送、安装不按时、质量不达标、售后服务不到位、网购欺诈、维修收费不合理等,引发消费纠纷,导致投诉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寻常百姓的家庭,成为一家人最常用的出行工具,关于汽车的投诉也越来越多,呈现上升趋势。去年,我区的汽车投诉质量问题,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仪表盘等主要部件在“三包”期内出现质量问题;而售后服务不能得到保障,消费者应该享有的免费修理、更换、退货的权利,经销者和修理者却常以消费者使用不当为由,让消费者承担高额的售后服务费用。此外,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互相推诿,拖延时间,给消费者维权和消协的调解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此外,住房类投诉,预付式消费、快递服务以及网购行业的投诉,也呈现多发态势。

  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协会2012年度消费者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显示,从去年投诉情况来看,难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是部分经营者不诚信、不守法经营是主要原因;其次,消费者对国家有关消费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了解不够,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没有索取或保留证据,使得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再次,部分基层消费者协会由于人员少,工作量大,在解决消费投诉方面在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影响到了维权的快速与高效。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协会了解到,,目前我区现已建立消费者协会115个,分会1625个,投诉联络站6151个,开通了“3.15”消费维权网站及官方微博,基本形成了投诉网络全覆盖;同时,各级消协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开展消费维权工作,为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记者李振南 萨仁托娅 通讯员袁威伟)

[责任编辑 魏佩 ]

关爱留守儿童安全
哥儿们,太危险了!
秀球技
整治大货车
蒙古族皮画:艺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欢度巴斯克节
生态和美引来更多候鸟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