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旅游陷阱 步步惊心
 

  ●崂山:道士的麻衣诓术

  崂山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和蓬莱仙境连在一起的:山上的道士个个道行高明,蒲松龄笔下崂山穿墙术,留下的那堵穿洞断墙就是明证。崂山道士的穿墙术终究难以考证,而忽悠人的功夫却实在了得。在崂山,解说兼导游会神秘地告诉你“有个地方,你们还没去过。”说着,就会把你带进庙宇的一间屋子,七八个“道士”像迎祖师爷一样,围着你,说这位红光满面有财运,如果你要了他几个字,就得退点财了。

  道长会带你进入旁边一间“办公室”,先掏出他的证件给你看,告诉你他是多少多少代传人、和施主你很有缘云云。然后开始看你的手相。事罢,当你满怀感激,准备告退时,道长却掏出了个本本,轻描淡写说:随意捐点香火钱。本来你早准备几十元钱来捐的,可是一翻开道长的本子,上面却赫然写着捐者的姓名和钱款:“““,籍贯“““,3900元;“““,籍贯“““,2000……捐款数目没有小于1000元的。不捐?道长不高兴,后果很严重。于是你瞬间“悟道”:破财除灾。

  ●吐鲁番葡萄沟:葡萄变“味”了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吐鲁番葡萄沟内绿树成荫,葡萄架成片。终日流淌的天山雪水滋润,最诱人的当然是挂满枝头的葡萄,晶莹如珍珠,鲜艳似玛瑙,令人垂涎欲滴。在葡萄沟,卖葡萄的摊点上摆满了各种葡萄,金黄色、紫色的、褐色的琳琅满目,大的如一节小手指,小的如大米粒,名字也是很古怪的,有叫女人红的,有叫男人红的,有的号称治高血压的,有的号称治风湿的,看得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葡萄沟的农家大都有葡萄可买,可这里最便宜的,也要50元一斤,贵的七八十元。到了乌鲁木齐,你会发现最贵的也就30多元一斤。去葡萄沟吃饭,你又进“沟”了,老板娘把菜单递上来,菜贵得离谱,一碗素抓饭要15元,一份羊肉

  120元,炒青菜都在二三十元左右。你抱怨太贵了,老板娘还会振振有辞:我们是4A景区,价格相当于五星级酒店的消费。

  ●西安:动眼不动手

  西安是一座文化古城,在这里人们总想带一点“古董”回去。你要注意,如果不是行家,最好什么也别买,还有在路边摊点购物时千万只动眼别动手。

  西安遍地古董,玉器、兵马俑纪念品、西周刀币等等,来到这里,游客总要带些“古董”回去。但西安的古董伪造术以假弄真,专家都说绝了。西安有条著名的古玩一条街化觉巷,小巷子里布满卖古玩的小店铺,鼻烟壶、玉器、化妆盒、老锁、瓷器、头饰,应有尽有,但这些大都是伪造的赝品。

  在西安路边摊点购物时,更要千万小心。一些不良小贩专门把货物摆成三角形,只要你一拿,东西就倒,而摆在下边的东西多是他提前安排好,已经坏了的。于是,小贩会告诉你这是多么值钱的古董,不花上几百元是不行的。西安火车站广场对面的一条街,假货很普遍,而且一些商店,店主会暗设机关,放上一柄很漂亮的刀或者剑,只要你一伸手去拿,所谓的玉镯、紫砂壶之类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摔下来。这样,一个价值两元的玻璃玉镯,就会向你敲诈一两百元。

  ●西藏:不买路边摊

  现在,西藏也成为很多旅游爱好者向往的地方,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路边小贩向人们售卖的野生动物的毛皮、野生藏羚羊的角,野牦牛的头骨等等,很可能都是假的。

  ●杭州:方言糊弄人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过这里也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首先是要提醒北方的游客,注意当地商贩的方言。在你购物或是租车时,你明明听对方的报价是“半块”,你认为是五毛钱,可付钱时他告诉你是“八块”,你只能怪自己没听清。再有,坐游船时,会有人主动上前扶你,给你拿东西,这些服务有的可不是免费的,一定要先问明白。

  ●香港:专坑“同乡”人

  很多游客到了香港以后都有这样的经历,到一些珠宝店里去购物,店主和你一聊就说:“咱们是老乡,我家祖上也是这里人。”越说越近,还要拿出物品来送你,游客马上觉得同胞的亲切,于是本来不想买的也就买了,本来精细的人也不看质量了,甚至连价也不还了,对老乡深信不疑。实际上,对方不仅抬高了价格,还给了你假货。

  ●黄山:想买再开口

  黄山也是人们假期出游的热点景区,在上山的时候,你身后总会跟着一些小贩,向你推销各种纪念品、食品。如果你不想买,就不要随便开口问价,也不要停下来看,你要是问了不买,对方会一路跟着你和你争吵,你的好心情可就全没了。 (本报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 魏佩 ]

关爱留守儿童安全
哥儿们,太危险了!
秀球技
整治大货车
蒙古族皮画:艺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欢度巴斯克节
生态和美引来更多候鸟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